電子合同成立時間,是指電子合同開始對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的時間。在一般情況下電子合同的成立時間就是電子合同的生效時間,合同成立的時間是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效力的時間。一般認為收件人收到數據電文的時間即為到達生效的時間。
聯合國《電子商務示范法》第15條和我國的《合同法》第16條的規定基本相同。如收件人為接收數據電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統,該數據系統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收到時間。如收件人沒有指定某一特定信息系統的,則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統的時間為收到時間。對于什么是“進入”,筆者認為,一項數據電文進入某一信息系統,其時間應是在該信息系統內可投入處理的時間,而不管收件人是否檢查或者是否閱讀傳送的信息內容。
認定發送和接收電子合同的時間對于判斷交易成立和生效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的《合同法》對此只是做了原則性的規定。根據《合同法》和民事法律關系基本原理和電子合同的實際情況,認定發送和接收電子通訊時間的默認規則為,在雙方沒有相反約定的情況下,某個電子信息進入某個輸送人無法控制的信息系統就視為該信息已經被發送,如果信息先后進入了多個信息系統,則信息發送的時間以最先進入其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服務器,在發送到接收人的計算機系統,那么該信息被發送的時間就是先進入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服務器的時間。在判斷信息接收時間方面,如果電子信息的接收人指定了一個信息接收系統,則電子信息進入該系統的時間即為信息接收的時間。
電子合同的成立地點,是指電子合同成立的地方。確定電子合同成立的地點涉及到發生合同糾紛后由那地、那級法院管轄及其適用法律問題。我國《合同法》第34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采用電子意思表示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要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要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我國立法對電子意思表示采取的是“到達主義”,所以規定以收到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其原因是考慮到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和特殊性問題。
我國《合同法》第34條之所以這樣規定,主要是因為電子交易中收件人接收或者檢索數據電文的信息系統經常與收件人不在同一管轄區內,上述規定確保了收件人與視為收件地點的所在地有著某種合理的聯系,可以說我國《合同法》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電子商務不同于普遍交易的特殊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偷拍別人會被怎么處罰
2021-01-04交通事故全責可以報工傷
2020-11-12甲乙雙方簽訂一份修理設備的合同,客體是誰
2020-12-26酒后駕車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是怎樣的
2021-01-03傷殘等級鑒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鑒定傷殘等級
2021-03-22商家履行不了合同怎么賠償
2021-02-23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五一哪天算三倍工資
2021-02-18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9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0什么是保險詐騙罪
2021-02-23冰雹砸壞車保險怎么賠
2021-03-22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什么權
2021-02-02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的意見
2021-03-01廠房拆遷評估的主體是誰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