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對于勞動雙方解除勞動合同的現象,相信您應該并沒少見,但您要知道,解除勞動合同是必須要符合法定條件的。那么,在一般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有哪些條件呢?而在實踐中,單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又該如何操作才好?下文中律霸小編就來為大家做一一解答。
一、解除勞動合同要哪些條件
我國勞動法在規定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時,就勞動者有過錯和勞動者無過錯兩種情況作了不同的規定。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二、單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該如何操作
按照《勞動法》第31條的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
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需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但由于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有關約定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由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違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的規定,而要求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以不予辦理。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賦予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在實際行使的時候,但也要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下進行,并且按照規定來解除。而在工作中,有些單位杖著自己的有利地位,任意的解除勞動合同,其實,它們這么做是不合法的。而在單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其實也是有可能存在違法解除的情況,這點還請大家注意。
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最高是多少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要履行什么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鋪買賣中買家與賣家分別交多少稅
2020-12-08同居是否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0請了律師但是沒開庭,律師費能退嗎
2021-02-21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單位集資房能否私下轉讓
2021-02-14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實習期醉駕怎么處理
2021-02-05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責任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26殘廢
2021-02-17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哪些權利
2021-03-01棚戶區模擬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9農村拆遷如何拿安置房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