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單位出于效率就不會和勞動者有任何的合同簽訂環節,所以就這導致了很多勞動者在被侵犯的時候沒有了賠償依據,盡管有賠償也會發生納稅義務模糊的現象,而對于員工來說增加的納稅部分就是讓自己少拿賠償金。那么,未簽勞動合同賠償金要交稅嗎?
一、未簽勞動合同賠償金要交稅嗎?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明確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國稅發[1999]178號文中規定: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3、具體計稅公式如下:
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免稅收入額-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齡-費用扣除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工齡
公式中“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是指個人取得的補償收入時實際繳納到地方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政府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指定專戶的部分,對未實際繳納的不得扣除。如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已于當月發放工資中扣除,則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計算時不可再重復扣除。
“工齡”是指計算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的個人實際工作年限,如果實際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綜上所述,賠償金的給付并不是說勞動者沒有合同就可以不支付了,單位必須給賠償金相對應的也是勞動者必須把得到的賠償金通過繳稅的形式反饋給國家。如果對賠償金繳稅的問題還有疑惑可以在線咨詢。
最新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計算標準
合同賠償損失的范圍
未簽勞動合同必須支付雙倍工資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賠償能調解嗎
2021-01-23加盟店公司解散了保證金能退嗎
2020-11-27房子一般多少年拆遷
2021-03-13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進一步優化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2021-03-04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不同之處
2020-12-16所有權本身具有的特性
2020-11-14土地出讓程序
2021-02-02贍養人怎樣證明盡到贍養義務
2021-03-03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轉繼承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1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2005年度工傷賠償標準(浙江省)
2021-03-15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