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簽了以后離職怎么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所以合同未到期辭職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就可以了,至于賠償問題,一般來說是不用賠償的,但是,在下面的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承擔違約責任,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二、員工辭職在一定情況下需要賠償公司損失
《勞動法》一方面賦予了職工絕對的辭職權,另一方面又賦予了用人單位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在勞動法中明確規定了,雙方在確定了勞動關系后也是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同時在勞動合同中也會寫明勞動關系的具體期限,如果在勞動合同到期后,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進行續簽,用人單位也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賠償費用,具體費用會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來計算。
勞動合同終止的一些特別規定
勞動合同都應該蓋什么章
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0出售出入境證件罪怎么處罰
2020-12-26公司法對一人公司怎么規定
2021-02-25已被執行的股權如何解除質押
2021-02-12行政處罰超過多長時間不再罰
2020-12-17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新三板精選層如何開戶
2020-12-09孩子探望權的終止方式有哪些
2020-12-08宅基地侵權糾紛答辯狀如何寫
2020-11-14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撞死親人能否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8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保險合同全部是格式條款嗎
2021-01-02誤報年齡保險有何特別規定
2020-11-15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