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無效情景未突破
根據該解釋第一條規定,法院處理當事人主張婚姻無效的訴求,嚴格適用法定主義,即:不存在婚姻法第十條規定的四種情形的,法院不創設婚姻關系無效。并且,如果存在登記瑕疵,最高人民法院將處理機構讓給了婚姻登記機關。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這樣一來,一方結婚登記時未到場而訴請婚姻關系無效的案子看起來似乎肯定要輸了。因故意躲避結婚登記時的體檢,導致婚后因病(如肝炎、不育癥、癲癇、狐臭等)需要離婚的,可以登記瑕疵為由主張撤銷登記。盡管解釋三如此做了規定,但大量無效婚姻案件都是通過民事訴訟解決的,因為民事起訴更能直接、快速完成當事人的意愿,而且更容易被當事人接受,律師和法官也樂意用這種方法完成工作。相比較婚姻法第十條規定的四種情形,直接起訴離婚,舉證工作和善后事宜較易完成。
二、婚內分產條件不靈活
根據該解釋第四條,婚內分割共同財產的條件只能有二種,(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而司法實踐中,最常見的爭議不止上述二種,例如:
例一:婚內配偶一方單方擅自處理財產。比如,單方賣房或轉讓股權。房產不說了,如果單方出售共有但登記在一方名下的股權,是否符合婚內分產的條件呢?司法實踐將如何掌握現在還不清楚。
例二:婚內配偶一方偽造債務。但是,是否偽造的結論只能由人民法院確認,如果按這條規定,得先打“債務是否真實”的官司,有結論后才能提起婚內分產,有些死板,不夠靈活。
例三: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那么,情節嚴重的,是否構成虐待犯罪、遺棄犯罪?退一步講,如果不是患重大疾病的話,出現上述情形,就不能夠提出婚內分產?
例四、真實案例:本人代理一起家庭糾紛案件,女方患有重大疾病,不久將離開人世。女方為了將自己的財產留給娘家,經過精心策劃,首先將自己名下的個人房產及存款(婚前所有)轉移到自己父母名下,然后住院治療,產生巨額醫療費用,后以自己的丈夫不治療為由,起訴離婚,并分割家庭財產。雖然雙方生有一子,但女方企圖將自己的全部財產轉移給娘家,甚至置自己的兒子于不顧。男方雖然提出了抗辯理由,但因無相關法律規定而敗訴。女方成功地規避了法律的義務:1、合法轉移了屬于自己的婚前財產;2、變相剝奪了丈夫和兒子的繼承權;3、逃避了法律關于被繼承人必須保障無行為能力人的遺產保障全;4、是否起訴離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提起婚內分割財產,將另一方榨干榨盡,死而后快。反觀之,男方只能忍受,無奈至極!
三、何謂自然增值不明確
該司法解釋第五條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公司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如果配偶一方婚前就在公司有股權或股票,但未在公司任職,婚后的增值部分是“自然”增值還是“人為”增值呢?比如房產,婚前一方所有,婚后出租,所得租金即是婚后夫妻共同收益,又是不動產的孳息,如何劃分,在實施過程中還需明確。
四、婚內買房不登名子沒份額
根據該司法解釋第七條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該規定最值得商榷,因為該條完全忽視了《婚姻法》關于“婚后夫妻所得財產共有制”的原則,涉嫌嚴重違反《婚姻法》第十七條的立法意圖,極其不利于夫妻共有原則。婚后父母出資給自己子女買房,應視為自己子女婚后所得,我認為應適用第十七條的規定。而《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適用的前提,必然是有“遺囑”或“贈與合同”。如果按司法解釋三的第七條精神理解,父母出資的購房合同的法律效力等同于“指定贈與”(排除配偶在內)的合同,如此,一方以自己父母的名義購房到自己的名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夫妻共有變為個人所有。這樣下去,可能會導致婚姻法的婚后所得共有制形同虛設。事實上,只要父母當初出資購房時與自己子女達成一書面指定贈與合同即可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無須知道。
五、婚前房產“按份共有”;婚內房產“共同共有”更科學。
依據該司法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值得商榷的是:結婚以后,夫妻二人買房子,雙方父母聯合出資,產權登記一方名下,主觀上還不是給孩子買房子共同過日子,夫妻都結婚了,成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共同共有”房屋應該是普遍和正當的邏輯思維。不像婚前,雙方購房是為了結婚做準備,買房是一回事,結不結婚是一回事,真出了問題,當然是按出資份額分房,“按份共有”沒得商量。該條司法解釋導致的后果就是:不管婚前還是婚后,不論結不結婚,買房時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子登記在冊,愛情和婚姻本來就是兩回事嘛!現實一點吧,產權證有名,自己才可能有份兒!
六、婚前貸款買房須注意。
解釋(三)第十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根據該條(二)的規定,婚前買房,只付首付還不可靠,還要一個人辦理完畢銀行貸款手續,這樣的房子,在離婚時才沒有瑕疵,要不然婚后增值部分法院可以分割。
七、婚內借款的法律保護
根據該司法解釋第十六條的規定: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于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夫妻之間可以相互借債,但該條明確借貸須“以夫妻共同財產”,且需在“離婚時”按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如此,很多人一直在問:在婚內可以起訴主張權利嗎?如果一輩子不離婚,就一輩子不能主張債務了嗎?如果寫明了還款期限,二年訴訟時效期限內可以起訴嗎?如果不能,訴訟時效怎么辦呢?該司法解釋沒有說明,司法實踐中法律工作者肯定會出一頭霧水!
總之,立法者規定了規則,執行者的爭議在審判中還是要保留的,這就是法律的彈性,理性,人性。法官、律師在辦理具體案件時,要從立法本意和婚姻家庭法的法律(不僅僅是司法解釋)精神作為根本出發點,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規定為準繩,靈活掌握法律,捍衛法律尊嚴,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才是律師處理業務的核心和關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預防非法傳銷犯罪
2020-11-19被害人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0-11-12專利轉讓過程中合同須約定的事項有哪些
2021-02-25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23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企業勞務外包如何進行
2020-12-17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意外險拒賠后如何申訴
2021-02-18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房屋拆遷中的拆遷獎勵到底能不能要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