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裁員賠償金怎么算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根據以上規定,個別裁員的經濟補償計算方式為等同于規模裁減人員為:一個月提前通知金加工作年限乘月平均工資,其中月平均工資和工作年限均有上限。
二、企業該如何合法裁員的?
1、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
2、提出裁減人員方案;
3、將裁減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4、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
5、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
三、什么情形用人單位可以裁員?
用人單位裁減人員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的利益,所以法律對用人單位裁員的條件作出了嚴格的規定。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只有當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才可以裁員,如果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綜合上面所說的,公司進行裁員同樣也需要支付一筆賠償金給勞動者,支付的標準就要取決于勞動者工作的年限還有工資的收入才能才能確保勞動者可以得到最終的賠償金額,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這樣才能更好的辦理。
哪些情況下企業解除勞動合同不用付賠償金?
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是多少
公司解散代通知賠償金合理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買學區房有哪些風險
2020-11-09水產養殖的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29違章建筑轉租給他人的合同效力怎么認定
2021-03-03海事案件的申請費標準
2020-12-0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最遲多久出來
2020-12-08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民事訴訟主管的標準及范圍是什么
2021-02-25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能否以未如實告知拒賠
2021-03-08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