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職工資多發不退咋辦?
離職后工資多發不退還,如果金額較小,通常用人單位不會予以追究,如果金額較大,用人單位可以到當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勞動者支付不得當利。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存在勞動糾紛,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二、其他的法律規定內容有哪些?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工資的發放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如果用人單位多發放工資,對用人單位來說的話,是完全有權利要求勞動者退還工資的,如果勞動者不予退還的情況下,用人單位還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要求支付不當得利。
員工擅自離職工資怎么計算
如果沒簽合同辭職隨時離職嗎
離職后再入職試用期是否可以約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議離婚后的財產分割
2020-11-12解約定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7事實收養是否能辦理公證
2020-11-22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房產無償贈與弟弟需要交什么稅
2020-12-06安置房沒拿到房產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應怎樣投?!安挥嬅赓r特約保險”
2021-02-16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保險業務規則和保險組織機構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6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費率厘訂原則是什么
2021-02-16土地承包關系的時限會有什么影響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