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稅納稅我們大家都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稅收我們都知道。近年來,隨著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明顯,我國為了縮小這種差距,特制定了遺產稅。對于遺產稅,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接下來,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遺產稅草案的相關內容是什么的資料,一起來看一下。
一、什么是遺產稅?
遺產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死者留下的遺產征稅,國外有時稱為“死亡稅”。征收遺產稅的初衷,是為了通過對遺產和贈與財產的調節,防止貧富過分懸殊。
遺產稅是以被繼承人去世后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征收的稅。理論上講,遺產稅如果征收得當,對于調節社會成員的財富分配、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遺產稅常和贈與稅聯系在一起設立和征收。但是,為了吸引投資和資金流入,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故意不設立遺產稅或者廢除遺產稅。
二、遺產稅何時開征
新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必須制定法律,也就是開征遺產稅需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進行立法方可執行。
根據人大網2015年6月公布的立法規劃,遺產稅尚未在其列,因此遺產稅在近兩年還不會開征。(注:具體立法規劃請點擊延伸閱讀文章了解)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案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一般實行三審制,即一個法律案一般應當經過三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后,才能交付表決。因此,一部法律的起草到生效沒有一年半載是不行的。
希望大家在了解法律知識,特別是立法知識的時候多看看,查詢,不要輕信謠言。
三、遺產稅草案的相關內容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
(2010年新版草案)
第一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死亡(含宣告死亡)時遺有財產者,應就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境外的全部遺產,依照本條例規定征收遺產稅。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外國公民、無國籍人死亡(含宣告死亡)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遺有財產者,應就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依照本條例規定征收遺產稅。
第二條:
本條例規定應征收遺產稅的遺產包括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全部財產和死亡前五年內發生的贈與財產。
第三條:
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依照下列順序確定:
有遺囑執行人的,為遺囑執行人;
無遺囑執行人的,為繼承人及受贈人;
無遺囑執行人、繼承人及受贈人的,為依法選定的遺產管理人。
遺產稅的納稅義務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時,其納稅義務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履行。
第四條: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依法歸國家所有的遺產,免納遺產稅。
第五條:
下列各項不計入應征稅遺產總額:
遺贈人、受贈人或繼承人捐贈給各級政府、教育、民政和福利、公益事業的遺產;
經繼承人向稅務機關登記、繼承保存的遺產中各類文物及有關文化、歷史、美術方面的圖書資料、物品,但繼承人將此類文件、圖書資料、物品轉讓時,仍需自動申請補稅;
被繼承人自己創作,發明或參與創作,發明并歸本人所有的著作權、專利權、專有技術;
被繼承人投保人壽保險所取得的保險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或與外國政府簽定的協議中規定免征的遺產稅;
國務院規定不計入應征稅遺產總額的其他遺產。
第六條:
下列各項允許在應征稅總額中扣除:
被繼承人死亡之前,依法應補繳的各項稅款、罰款、滯納金;
被繼承人死亡之前,未償還的具有確鑿證據的各項債務;
被繼承人喪葬費用;
執行遺囑及管理遺產的直接必要費用按應征稅遺產總額的0.5%計算,但最高不能超過五千元。
被繼承人遺產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所規定的每順序繼承人繼承的,每繼承人可從應納稅遺產總額中扣除二萬元;對于代位繼承的,可比照第一順序繼承人給予扣除。繼承人中有喪失勞動能力且由被繼承人生前贍(扶)養的,可按當時年齡七十五歲的年數,每年加扣五千元;繼承人中有年齡距滿十八歲且由被繼承人生前撫養的,可按當時年齡距滿十八歲的年數,每年加扣五千元。
被繼承人遺產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的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的,每位繼承人可從應納稅遺產總額中扣除一萬元;繼承人中有喪失勞動能力且由被繼承人生前贍(扶)養的,可按當時年齡七十五歲的年數,每年加扣三千元;繼承人中有年齡距滿十八歲且由被繼承人生前撫養的,可按當時年齡距滿十八歲的年數,每年加扣三千元。上述繼承人中有放棄繼承權或喪失繼承權的,不得給予扣除。
被繼承人死亡前五年內發生的累計不超過二萬元的贈與財產。
被繼承人擁有所有權,并與其配偶、子女或父母共同居住、不可分割、價值不超過五十萬元的住房。價值超過五十萬的,只允許扣除五十萬元。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扣除項目。被繼承人為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常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或外國公民,無國籍人,不適用本條(五)至(七)項規定的扣除項目;本條(一)至(四)項規定的扣除項目,也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生的為限。
第七條:
遺產稅免征額為二十萬元。
第八條:
遺產稅的計稅依據為應征稅遺產凈額。應征稅遺產凈額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產總額,扣除本條例第五規定的不計入應征稅遺產總額的項目除并減除本條例第六條規定的允許在應征稅遺產總額扣除的金額和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免征額后的金額。
第九條:
遺產稅的計算公式為:應征遺產稅稅額=應征稅遺產凈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十條:
遺產稅的免征額及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標準,由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第十一條:
遺產稅依照本條例所附的《遺產稅五級超額累計稅率表》計算征收。
第十二條:
遺產稅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遺產以我國貨幣計價的,應當按外匯市場價格折合人民幣計算繳納遺產稅。
第十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財產與境外的財產,按被繼承人死亡時財產的所在地劃分。
第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的財產所在地按下列原則確認:
不動產以及附于不動產的權利,按不動產所在地確認;
車輛、船舶及航空器,按其使用證照發放機關所在地確認;
除著作權以外的知識產權,按其登記機關所在地確認。但著作權按其所有人的經常居住地確認;
債權,以債務人以常居住地或營業所在地為準;
各種股票、公司債券,以其發行機關報所在地為準;
其他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以其行政管轄權所在地或營業所在地為準;
除上述財產以外援動產,以其所有人的經常居住地為準。
第十五條:
在遺產稅稅款繳清前,其遺產不得分割、交付遺贈,不得辦理轉移登記。
第十六條:
遺產稅按照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現值計算征收。遺產在被繼承人死亡時是有價可依的,按所列價格計算;無價可依或申報價明顯低于正常價的,按被繼承人死亡時的評估價值計算。贈與財產在贈與時有價可依的,按所列價格計算;無價可依或申報價格明顯低于正常價格的,按贈與時的評估價值計算財產價值由政府批準設立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須經主管稅務機關確認。
第十七條:
境外財產依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已繳納的遺產稅,允許在應征遺產稅稅額中抵扣,且抵扣額不得超過依本條例計算的應征稅額。如抵扣額低于依本條例規定計算的應征稅額的,應補繳其差額部分的稅款。
第十八條:
遺產稅由被繼承人戶籍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征收。沒有戶籍的,由被繼承人居住地或財產所在地主管部門。
第十九條:
被繼承人死亡時遺有財產的,納稅義務人應于被繼承人死亡之日前一個月內,向稅務機關辦理遺產稅申報。
第二十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于接到遺產稅納稅申報表之日起二個月內對遺產情況進行核實,向納稅義務人發納稅通知書,通知其限期納稅。特殊原因二個月內無法核實應征稅總額及確定應征稅遺產凈額的,可以適當延長期限。
第二十一條:
納稅義務人應于稅務機關送達納稅通知書之日起二個月內繳清應納稅款;內科義務人確有困難不能一次繳清稅款的,經稅務機關核準可以分二至六期繳清稅款,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二十二條:
公安機關辦理死亡人的戶籍注銷手續后,應在五日內將死亡人的姓名、戶籍所在地等情況書面通知被繼承人戶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人民法院在進行涉及遺產特派員繼承案件的審理以及公證機關在辦理有關遺產、繼承的公證后,也應在五日內將有關材料轉交被繼承人戶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稅務機關在向公安機關了解公民死亡情況,向人民法院了解被繼承人的遺產情況,以及向公證機關了解遺產,繼承的公證情況時,公安部門,人民法院、公證部門。
第二十三條:
下列機構(部門)在辦理被繼承人財產的轉移過戶登記手續應履行以下義務:在辦理以下時,應要求當事人附呈稅務機關發給的遺產稅款清繳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否則不予辦理有關手續;房地產管理機關在輸房地產過戶登記手續時;銀行、保險公司、證券交易機構以及其它金融資產的提取、支付、轉證等有關手續時;車輛、船舶及航空器的使用證照發放機關在辦理車輛、船舶及航空器的使用證照的變更過戶登記手續時;專利管理機關在辦理專利權人的變更手續時;工商管理部門在辦理因被繼承人死亡而變更營業執行時;文物管理機關辦理文物所有權的變更時;其他財產管理機關在辦理公民財產的登記,遺產的轉移或遺產過戶登記等。
第二十四條:
遺產稅的征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管理法》及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本條例由財政部負責解釋,實施細則由財政部制定。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通過小編的介紹可以得知,遺產稅的初衷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的這種社會現象。遺產稅草案對于稅收的具體內容都有詳細的介紹。但是,遺產稅目前并沒有真正納入我國法律中,也沒有開始正式實施。具體什么時候實施,還要看國家的相關規定。
2020年土地使用稅如何征收?
最新房產稅暫行條例的內容有哪些?
土地租賃的費用計算、如何繳納地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土地互換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7學生做俯臥撐癱瘓,到底是誰的責任
2021-01-08訂婚當天互換禮物屬于彩禮嗎
2020-11-13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辦
2021-02-28無效商標可以加盟嗎
2020-11-24拾得人拾得遺失物能向遺失物丟失人請求報酬嗎
2021-03-07公司雇傭童工怎么處罰,雇傭童工罰款怎么罰
2021-01-13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家庭暴力援助方式
2020-12-30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哪些,合同法定解除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8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