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擾亂法院執行的行為,會受到法院拘留、罰款等處罰。如果確實是假離婚轉移財產的,已經轉移的財產會被追回,會被沒收財產。
如果應對假離婚轉移財產規避法院沒收財產
(一)建立案件信息查詢共享機制,加強執行聯動,民政部門與法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一個債務人涉案信息庫
對不合理的財產分配予以干涉。夫妻雙方在民政部門辦理離婚手續時,遇到財產分配協議里存在明顯債權債務或財產分配不合理的情況,便可以通過查詢夫妻雙方在法院是否有審判或執行案件,若查出承擔債務或財產分配過少一方在法院有正在進行或尚未執結的案件,可以暫緩辦理其離婚相關程序,并及時告知法院相關部門,以此來有效的遏制以離婚逃債和規避執行的行為。同樣,法院內部也應加強立、審、執之間的相互配合、信息互通和情報共享,保持立、審、執信息暢通交流,保證案件立、審、執各環節風險動態、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和有效銜接,當事人在法院起訴離婚時,承辦法官要及時查詢離婚案件當事人是否有作為案件被執行人正在法院執行中或尚未執結。
(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反規避執行立法
必要的懲戒措施是國家法律得以實施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一道重要護身符,離開必要的懲戒措施,強制執行便顯得軟弱無力,因此我們在立法上對反規避執行的懲戒力度需進一步加大。法院在執行中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依法進行的,并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在目前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完善的情況下,尤其是對共同債務或者被執行財產為原夫妻共同財產的推定,都直接涉及被執行人原配偶的利益,建議立法部門出臺相關法律規定,法院可將其作為被執行人直接追加進執行程序中。
(三)法律應賦予執行法院追加原配偶為被執行人的權利
任何程序都應當具有法律賦予的正當性,無論是對共同債務的推定還是被執行財產為原夫妻共同財產的推定,都直接涉及原配偶的利益,法律應當規定可將其作為被執行人追加進執行程序中,同時賦予其異議的權利。當被追加人不服提出異議,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與此相應的,應當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異議之訴制度,擴大可提起異議之訴的主體范圍,允許被追加的被執行人提起異議之訴,以給予他們充分的救濟。
(四)依照家事代理權原則來認定夫妻共同債務,且被執行人原配偶應以離婚時共有財產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我國《婚姻法》雖未明確規定夫妻家事代理權制度,但在法律的設計初衷和司法實踐來看,我國是承認家事代理權的。《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之初衷是防止夫妻雙方串通逃避債務。然而,實踐中以抗拒執行為目的的虛假離婚還是少數,且很難分辨。讓正常原因離婚的原配偶以有限的財產償還無限的債務也是不公平的。夫妻共同債務的產生,其擔保來源于夫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當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共同債務時,夫或妻理應因此免責,即不應當將之后的個人財產用于清償共同債務。
(五)對夫妻個人債務的認定及執行的方式
夫妻債務特別是以一方名義借款的債務如何認定為共同債務或個人債務,其實也是一種利益協調的過程,筆者認為還是應當以共同債務推定規則為基本原則,同時明確個人債務的具體情形,除此之外,還應當由法官通過證據法上經驗規則的合理運用對夫妻長期分居、夫妻一方具有賭博惡習的事實等來對夫妻個人債務予以認定。在認定程序上,應當由執行裁決機構通過聽證等程序來認定。在夫妻個人債務執行過程中,對于哪些財產屬于個人財產,哪些財產屬于共同財產產生爭議時也應由審判機構判決或執行裁決機構裁決,既保證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實現債權人的權利,同時也給當事人權利以最大的保護。
如果假離婚轉移財產規避法院沒收財產,這屬于擾亂法院執行的行為,會受到法院拘留、罰款等處罰。如果確實是假離婚轉移財產的,已經轉移的財產會被追回,會被沒收財產。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替人伐樹是雇傭關系還是承攬關系
2021-03-13公訴起訴狀范本
2020-12-01股權出質意味著什么
2021-01-18定金和訂金是一個意思嗎,哪個可以退
2021-02-21如何判定是否侵犯商標權
2021-03-07國有控股企業能破產嗎
2020-11-15假釋考驗期多久
2020-11-20剝奪子女監護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0-12-21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嗎
2021-02-18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什么情形下接受勞務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2021-03-05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