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產品標識行為與以次充好行為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者、銷售者的一項重要的義務是生產、銷售的產品標識符合法律規定,即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應當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有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說明。違反產品標識的行為,適用《產品質量法》第54條進行行政處罰,即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法27條規定的,責令改正;有包裝的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法第27條第4項、第5項規定,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 《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者、銷售者的一項禁止性行為是“以次充好”。所謂“以次充好”是指生產者、銷售者以低等級、低檔次的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的產品的欺騙行為,也包括用廢、舊、棄產品冒充新產品的行為。這類行為的行為人的目的是為了牟取非法利益,一般為故意,結果是造成了對消費者的欺騙。對“以次充好”行為,適用《產品質量法》第50條規定進行行政處罰或追究刑事責任,即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上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此,違反產品標識行為和“以次充好”行為的構成要件和主觀故意是不同的,因此《產品質量法》規定了不同的罰則。
通過以上小編的介紹,相信您一定對違反產品標識行為與以次充好行為的不同之處是什么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或者特殊,以上沒有完全解答您的問題,如果您還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有律師為您提供更加專業的答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請律師
2021-03-06職工工傷申請流程
2020-12-21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合伙人挪用公款犯法嗎
2021-03-02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勞動關系轉移是什么意思
2020-12-07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將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有效
2020-11-30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1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