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才需要設立監護人,但近年來也有人呼吁應該為達到一定年齡的老年人設立監護人。很顯然,這里是需要監護人能夠擔負起監督、照顧的義務。那么實踐中什么人可以擔任監護人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
一、什么人可以擔任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能變更監護人嗎,怎樣變更監護人
能變更監護人嗎?答案是肯定的。當監護人不宜繼續擔任監護人或者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組織的申請,經查明事實,撤銷監護人的資格。通過訴訟撤銷監護后,原監護人的監護權利被取消,依法應另行確定監護人。所以,撤銷監護并不意味著被監護人不再需要監護,而是撤換新的監護人,這實際上是監護人的變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法通則的實施意見》第 18條規定:“監護人被 指定后,不得自行變更。擅自變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監護人和變更后的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
在確定了監護人之后,監護人就應該擔負起職責,被監護人出于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其財產也由監護人保管,可以被監護人合理利用,在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之前,最好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讓律師幫忙分析自己的處分行為是否有利于被監護人,以免惹來不必要的財產糾紛,因為對于被監護人的某些財產,監護人也不能作出處分。
三、可以放棄監護嗎,什么情況下可以終止監護?
監護是不可以隨便被放棄的,只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終止,監護的終止,設定監護的客觀條件自然消失,導致監護的存在成為不必要,從而解除監護關系。引起監護關系終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被監護的未成年人已達成年。
2、被監護的精神病人痊愈,并已由人民法院作出撤銷監護的裁決。
對于未成年人來講,其監護人一般是其親生父母。而要是屬于精神病人的話,則監護人通常為其配偶。在沒有配偶的情況下,則為其父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之所以要設立監護人,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的行為能力,所以監護人要盡量保證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棗莊律師。
監護人可以動用孩子的財產嗎
誰是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監護人法定義務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
2021-03-18公司增資步驟是什么
2021-02-02合伙財產質押的主管機關是誰
2021-02-12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購房定金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12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變更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公司是否可以單方面給員工降薪
2020-11-12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保險合同違約的類型
2021-01-15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