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是誰?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
那么監護人必須是父母嗎?當然不是。
當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時,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如果被監護人是成年精神病人,其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離婚后孩子由誰監護
依法履行對孩子的監護人責任,是當父母的“底線”。許多家長朋友對“監護人”的稱謂感到陌生,因為我們一般談論的是孩子的撫養權爭議,很少有監護權的爭議,其實作為孩子的父母,雙方就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這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這里有人容易產生一個誤區,認為孩子由誰撫養,誰就享有對孩子的監護權。事實不是這樣的,就算離婚后父母也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孩子跟誰住在一起并不影響監護權的改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父母作為監護人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例外情形,父母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不再對孩子享有監護權:(一) 死亡。如果父母死亡,不再享有法律上的權利,監護權隨之喪失。(二)喪失監護能力。我們說對孩子監護是因為孩子成長不完全,需要父母的督導,前提必須是父母有完全行為能力,足夠負擔對孩子的監護,否則喪失對孩子的監護權。(三)存在對子女有犯罪行為、虐待行為或者擔任監護人對該子女明顯不利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其監護權的情形。在以上情況下父母不能對孩子享有監護權,監護權變更,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父母不是監護人的時候,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在未成年發生任何事情時需要承擔全部責任,由于未成年不具有判斷道理責任的能力,所以在發生事情時,需要監護人到達現場進行管理和處理。如果未成年犯罪,監護人需要賠償受害者的一切損失,還要等到未成年出來之后再次進行教育。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雙方蓋章但還沒生效可以作廢嗎
2021-01-08夫妻財產約定效力是什么
2021-03-17監護人有權禁止未成年人談戀愛嗎
2021-01-26河南偃師仲裁中心職工確認勞動關系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1-19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飛機延誤后起飛前還可以購買航班延誤險嗎
2021-01-15應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1-02-16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土地出讓金是收益金嗎
2021-02-13土地出讓配套費的計算是怎樣的
2020-12-14土地轉讓的稅費都包括什么
2021-01-07舊房改造補償太低,能不能拒絕改造
2021-01-16汕頭潮南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06宅基地種的樹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31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
2020-12-05房屋拆遷中,評估報告會直接影響補償數額嗎
2021-01-15農村土地承包、轉包、轉讓、出租、繼承、征地補償費問答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