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一字之差,時代巨變
眾所周知,民法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市民生活基本行為規范,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國家民法的發展水平直接反映了該國的法治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新中國成立后,在1955年就開始著手編制民法,后中斷。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更加迫切要求完備、健全的民法來調整日益復雜的社會關系。1987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通則是新中國民事立法的里程碑,是一部簡化版的民法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扮演著民事基本法的角色。但受制于時代的局限,民法通則條文稀少、規范簡單,調整范圍不周延,制度設計存在諸多缺陷。為填補民法通則的不足,我國又陸續頒布了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擔保法等民事單行法。這些法律連同民法通則一起構成一個較為松散的民法體系。上述民事單行法由于立法時間不同、參與立法的人員不同,彼此間存在諸多矛盾沖突,各單行法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分散立法造成了法律適用的不統一,造成了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的不統一。相對于較為完備的刑法典和訴訟法典,統一民法典的缺位成為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建設上的一大遺憾。
民法總則在整個民法典體系中居于統領地位,集中規定民法的最一般問題,具有高度的函攝性和抽象性。民法總則不是民法通則,總則主要包括普遍適用于民法各組成部分的規范,如基本原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除此期間、期間的計算等。可以說,此次民法總則的編制標志著一部規模宏大、體系新穎的民法典正在生成,而當年作為權宜之計的簡化版民法典——民法通則行將走入歷史。
世界上杰出民法典的代表如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均編纂于工業化時代,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時代烙印。我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和信息化重疊交融的歷史時期,這構成了民法總則編制的時代背景。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實踐又當然構成民法總則編制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應以創新理念指導民法總則的編制,民法總則應服務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
民法總則的編制應體現時代性。十三五規劃將“綠色”作為國家發展理念,民法總則對此也有所回應,民事活動應遵循資源集約、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違法行為造成環境損害后不僅要承擔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還將承擔諸如生態修復等新的責任形式。為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要,民法總則將網絡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作為新型權利客體加以規定,從而使權利客體超越了傳統有體物的范疇。尊重并保護人權是文明國家的基本特征,民法總則集中規定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所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其列舉的人格權類型遠遠超過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民法典。
民法總則的編制應體現科學性。民事立法既涉及復雜的利益安排,又要運用復雜的法律技術,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性。科學性體現在專業立法與群眾路線相結合。在全國人大法工委形成民法總則草案前,曾經委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法學會起草專家建議稿。全國人大法工委形成民法總則草案后,又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求意見,對草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嚴謹的立法態度和科學立法技術是編制出高水平民法總則的保障。
民法總則的編制應體現本土性。世界各國民法的歷史淵源均可追溯到古代羅馬法,這是民法世界性的基礎,但民法又不可避免地具有本土性。如明確規定子女對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父母負有贍養、照顧和保護的義務,就體現了中華民族重視家庭觀念、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再比如民事責任中始終堅持規定賠禮道歉,又特別突出對見義勇為者的保護性規定,都與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緊密相關。
編制民法總則絕非閉門造車,也不是對西方法治經驗的照抄照搬,而是結合中國法治建設實踐,在合理吸收世界各國法律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法律創造。民法總則草案中有很多創新規定,舉其要者有如下幾個方面。
1.增加了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規定。胎兒不僅在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上的利益受到法律保護,胎兒在懷孕期間受到損害的,也可以據此在出生后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這一規定將自然人的保護范圍從出生后延伸到出生前,極大地拓展了權利保護的時間界限,符合世界潮流。
2.將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從十周歲下調到六周歲,更加符合實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自然人身心成熟的年齡已經前移,法律適應社會變化對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做出調整,使得更多的適齡青少年能夠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狀況和社會經驗相適應的社會活動。
3.擴大被監護人范圍,弱化精神病人的提法,適應老齡化社會現實。民法通則規定的被監護人限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民法總則草案則將精神病人替換為智力障礙者或喪失辨識認知能力的人等更加準確、中性的概念,一方面體現了立法的科學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尊重人權的基本理念。面對老齡化社會的現實,民法總則草案將喪失辨識認知能力的老人也納入被監護人的范疇,為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4.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和非營利性法人。民法總則草案既沒有堅持民法通則按照法人的社會功能分類的作法,也沒有繼受西方民法將法人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的做法,而是按照設立目的分為營利性法人和非營利性法人。這一分類方法頗有新意。任何法人均有特定的設立目的,不同的目的決定了法人的行為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考慮到社會現實的復雜性,法律無法對各類法人的設立目的作出窮盡列舉,因此非營利性法人就具有極高的函攝性,能夠將除企業之外的各類法人主體,特別是新興社會主體納入其中。
5.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從二年延長到三年。訴訟時效是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保護其權利的法定期間,超過訴訟時效,權利人將無法有效獲得法律救濟。民法通則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為二年,從實踐效果來看,時效期間偏短,不利于權利保護。實踐中,權利人以訴訟或仲裁的方式尋求權利救濟的成本較高、程序復雜、專業性強,還可能受制于其他諸多因素。訴訟時效雖有鼓勵權利人積極主張權利,避免在權利上睡眠的優點,但時效過短也顯然會造成利益失衡。民法總則草案將一般訴訟時效延長到三年較為妥當,較好地平衡了權利保護和督促權利行使之間的關系。
民法總則草案開啟了民法典編纂的大幕,而民法典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的收官之作。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成之后,我們的法治建設將從立法時代走向更加深層次的法律適用和法律解釋的時代。編纂民法典是中國百年的法治夢想。盛世修法,伴隨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新中國的民法典即將誕生。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的區別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時有所不同的,民法通與民法總則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兩種法律是的特定是有所不同的。如還有其他疑問需要找律師咨詢,歡迎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杭州個體戶食品超范圍經營如何處罰
2021-01-15專利權評價報告官費
2021-02-21自己貸款能用別人的抵押物嗎
2021-03-21財產保全措施會因為反擔保而解除嗎
2021-03-08專業離婚律師的告誡
2020-12-18別人不欠我錢但是有張欠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92020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08離婚探視孩子需征求孩子同意嗎
2021-03-11遵義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家庭暴力如何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1-23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