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與人發生糾紛受到恐嚇威脅能報案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建議您可以到當地警方進行報案,尋求幫助。
恐嚇罪,是指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恐嚇他人,對他人的安全產生危險的犯罪行為。臺灣刑法中妨害自由罪的一種。構成要件如下:(1)本罪所侵害的法益是個人日常生活的安寧以及生活安全不受他人恐嚇的自由。(2)本罪的行為客體是單個的自然人。(3)本罪的行為是恐嚇,即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等事通知他人,使其產生畏懼。加害內容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等事項為限。行為人只要客觀上將加害內容通知他人即為已足,不論行為人主觀上是否真有實現加害的意圖。行為人所通知的惡害必須為行為人所能左右控制,而且在客觀上,一般人均認為足以造成危害。恐嚇行為必須以直接或確定的間接方式,不包括不確定的間接方式。所謂確定的間接,是指行為人雖不直接恐嚇被害人,但將恐嚇事實告知特定人,并明示其通知被害人。所謂不確定的間接則指行為人只對不特定的人揚言恐嚇事實,并未明示任何人將恐嚇事實轉告被害人。(4)行為人的恐嚇行為,一旦完成,能使被害人心生畏懼,即可構成本罪,而無需行為人所恐嚇的事項成為事實。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受到了威脅恐嚇這種情況可以報警處理,而且對方還有可能承擔一些刑事責任,不過不建議當面報警,因為這樣做可能會,激怒對方從而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為什么申請交通事故鑒定,可以申請交通事故鑒定的情形
2020-12-24醫療糾紛案例的分析
2020-12-30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需要資料有哪些
2021-03-08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交通事故定責期限
2021-02-13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當事人給對方造成締約損失怎么辦
2021-03-12拘禁方式干涉婚姻自由怎么辦
2021-03-11婚姻自由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10管轄異議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0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