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如何認定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過錯責任原則是行為人基于自身的過錯而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它是現代侵權法之基本歸責原則,可分為一般過錯責任原則和推定過錯責任原則。前者要求受害人舉證證明加害人有過錯以及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后者要求加害人舉證證明自身沒有過錯以及自身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否則推定加害人有過錯。
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
(一)《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由此可見,有過錯必須擔責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從侵權法理論上講,過錯是主觀上的,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四: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有過錯。應當注意的是,民事責任上的故意和過失有別于刑事犯罪的故意和過失,它沒有民事法律后果上的區別,也就是說民事侵權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樣的,沒有孰重孰輕之別,而刑法意義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區別很大,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且相應較輕。
(三)從構成要件可以看出,無過錯責任與過錯責任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區別有二:前者的行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違法性特征,后者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前者行為人不必過錯,后者有過錯。在司法實踐中應加以區別。
應將無過錯責任與一般過錯責任加以區別。特殊侵權的種類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權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憲法第41條第3款、民法通則第121條、國家賠償法第2條均作了規定,雖然三者在用詞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統一的,并不矛盾。在法條中,雖然只有國家賠償法使用了“違法行使職權”一詞,而憲法和民法通則沒有使用,但三者都用了“侵犯”一詞。
(四)將無過錯責任與混合過錯責任加以區別。混合過錯是指對于損害的發生,加害人與受害人均有過錯。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此規定是對該法第106條第2款的補充,同樣是一般過錯責任條款,體現了過錯必須擔責的原則。
以上內容就是關于過錯歸責原則的認定以及過錯責任原則的相關構成要件的具體內容。在《侵權責任法》中侵權人承擔責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適用的原則也還有過錯推定原則、無過錯原則等等,那么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您還有什么疑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質押到期是否可以直接處理
2021-01-18勞動法辭退賠償
2021-02-13網絡侵權如何賠償
2021-02-23滴滴拒絕接受監督的危害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2-10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如何處罰
2020-12-13企業破產內退職工的補償金如何計算
2020-12-29出租人私自賣房構成侵權嗎
2021-01-30結婚彩禮什么時候給
2021-01-15解除收養關系協議書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23督促程序的實質要件有哪些
2021-02-05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合同法關于單方終止合同的條件
2020-11-13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