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關系人一般認為是權益受到行政行為侵害的直接當事人。“法律上利害關系”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與行政行為之間存在的一種因果關系,所以,從合法權益、行政行為及其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三個維度來探討“法律上利害關系”的構成是較合乎邏輯的研究進路。
獨立的權利主體
利害關系人是相對于行政許可主體、行政許可申請人之外獨立的權利主體。利害關系人有著獨立的權益、價值取向以及對自身權利的保護要求,同樣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利害關系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能是一定數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利害關系人同行政許可行為有內在必然聯系
即這一行政許可行為在客觀上直接地對權利主體造成實質性的侵害。這種侵害不僅僅表現在可預見狀態,也有可能是在許可活動實施以后才會被發現的,并且存在明確的因果關系。
利害關系人受法律保護
利害關系人是由法律賦權依法產生的,是法律保護的對象之一。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公共利益關系人或第三人,必須是同行政許可行為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人。
利害關系人是隨著行政許可行為的產生而產生
體現了它是一種依附性、共生性、從屬性關系。也就是只有當某一項行政許可行為產生并實施,利害關系人才會產生。可以說它是行政許可行為的伴生物,同樣是受法律保護的。
作為一部較好體現民主意識的法律,《行政許可法》確立了一些重要的制度和規則,其中告知、聽證制度成為一項核心制度,它彰顯了公民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地位,在這些制度和規則中,特別值得關注是對利害關系人的權利保護制度。《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行政許可事項直接關系他人重大利益的,應當告知該利害關系人?!?、“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間重大利益關系的,利害關系人享有聽證的權利”。這里的利害關系通常表現為相鄰權、競爭權、環境權。在行政許可的過程中,對非行政相對人所主張的相鄰權、競爭權、環境權的保護機制,一般有兩種,一是行政機關主動考慮相關因素后,理性的作出決定,另外就是為行政機關設定一定的義務,用義務來保障權利的實現。第一種機制存在的前提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具有高度的理性,能自覺地、主動地避免錯誤的發生,但社會常識告訴我們,這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第二種機制則是理性社會的通常手段,以可能出現錯誤為前提,為行政機關設定義務的機制,而告知、聽證制度就是為行政機關設定預防性機制。
在發生利害關系糾紛的時候如果想要爭取合理的賠償的話,建議可以來律霸網找專業律師了解更多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才知道對方是精神病人的可以起訴婚姻無效嗎
2020-11-23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把抵押的車賣了是否違法犯罪
2021-03-07拘傳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2021-02-02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委托合同中對任意解除權的排除約定效力如何
2021-01-15法定監護人變更監護有哪些方式
2021-02-26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能否撤銷贈與
2020-11-22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事業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勞動爭議的調解應該在多長時間內結束
2021-01-01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