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某批發零售商店(簡稱某店,即投保人)與某保險公司于2007年3月20日簽訂了一份機動車保險合同,為其企業所有的一貨車投保了車輛損失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等各類險種,雙方約定車輛使用性質為非營業,所屬性質為企業所有,保險期間自2007年3月21日至2008年3月20日。2008年3月1日,該店的一駕駛員駕駛該貨車為客戶運送啤酒,途經市花橋鎮路段時發生了交通事故,造成車輛傾覆、損壞,某店為此花費了車輛施救費800元及維修費6,000元。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相關損失,故某店訴至法院請求賠償。
[焦點]
本案爭議的焦點:一、某保險公司在與投保人某店簽訂保險合同時,是否以書面的形式告知了投保人營業用途和非營業用途的概念及其區別。二、2008年3月1日,投保人使用其保險車輛為客戶運送啤酒,是否屬于營業用途的范圍。
[評析]
筆者認為,保險公司與該店所簽訂的機動車輛保險合同合法有效,保險公司所提供的保險合同屬于固定的格式合同,其險種中規定保險車輛的使用性質為非營業。法院查明,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時,并未以書面的形式告知投保人有關營業與非營業概念和定義的區別,該機動車保險條款中也未對營業與非營業的概念和定義作出說明或解釋,說明該保險條款存在明顯的瑕疵。非營業車輛的概念和定義,一般解釋為:在從事公務或生產經營活動中,不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收取運費或租金的車輛,包括客車、貨車和客貨兩用車輛。本案中投保車輛屬于投保人的自用貨車,其自用貨車也僅僅為自己客戶購買的商品提供輔助的運輸服務,而并未利用保險車輛直接或間接地向客戶收取運費或租金。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之規定,該案其投保車輛因被解釋為非營業車輛,故保險公司應理賠原告交通事故車輛的相關損失。
作者:德興市人民法院**鋒汪細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注冊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3事故自行協商賠償協議
2020-12-16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超出了借條的訴訟時效該該怎么做
2021-01-01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是否有效
2021-01-27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抵押物可以與他人簽訂合同嗎
2021-03-18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關于開發商的“套路”購房者應如何應對
2021-01-03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要向被裁掉的員工支付補償金嗎
2020-11-19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