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為獲取利益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認的商業道德的手段和方式,與其他經營者相競爭的行為被稱為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在這些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非法行為中,哪些是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呢?下面將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
一、商品假冒行為
商品假冒行為包括商品主體混同行為與商品虛假標示行為。
(一)商品主體混同行為表現為三種情形: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二)商品虛假標示行為,也表現為三種情形:
1、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2、偽造產地,對商品原產地、商品來源或出處進行虛假表示;
3、對商品質量做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二、虛假宣傳行為
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或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導致用戶和消費者誤認的行為。廣告的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布虛假廣告。
三、侵犯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四、商業誹謗行為
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詆毀、貶低,以削弱其競爭實力的行為。具體手段包括刊登對比性廣告或聲明性公告等,貶低競爭對手聲譽;唆使或收買某些人,以客戶或消費者名義進行投訴,敗壞競爭對手聲譽;通過商業會議或發布商業信息的方式,對競爭對手的質量進行詆毀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相對方的義務是什么
2021-01-21涉外復婚需要履行哪些程序
2020-11-11如何預防留學生眾籌網絡詐騙
2021-02-20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1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勞動案標的小是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0商鋪員工在商場摔傷的話誰來承擔責任
2021-01-28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對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的理解
2020-11-21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開車故意犯罪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2021-03-25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