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的稱謂
民事訴訟是在利害關系相互對立的兩方當事人之間進行,但由于審級和訴訟程序的不同,當事人在訴訟中的稱謂也不完全相同。在第一審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中,稱為原告和被告;在第二審程序中,稱為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其中既包括一審的原告和被告,也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被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特別程序中,稱為申請人、債務人等。在審判監(jiān)督程序中,若適用第一審程序審理,分別稱為原審原告、原審被告、原審第三人;若適用第二審程序審理,則分別稱為原審上訴人、原審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在執(zhí)行程序中,則稱為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或申請執(zhí)行人和被執(zhí)行人)。
當事人有狹義當事人和廣義當事人之分,狹義當事人僅包括原告和被告。從訴訟中直接對抗的當事人結構來講,當事人也只包括原告和被告。所謂原告,是指以自己的名義起訴,向法院請求保護權利或者解決其他爭議,并受法院裁判約束的一方當事人,而被告則系被原告聲稱侵犯其權利或者與之發(fā)生其他爭議,從而以自己的名義應訴、并受法院裁判約束的對方當事人。
廣義的當事人除原告和被告外,還包括共同訴訟人、訴訟代表人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有人認為,廣義的當事人只包括原告、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被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包括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表人。因為,共同訴訟人總要成為原告或者被告;代表人訴訟中,人數眾多的一方當事人也要推舉或者與人民法院商定代表人作為原告或被告參加訴訟,所以訴訟代表人也可以包括在狹義當事人范圍內。本章取狹義當事人概念,如沒有特別說明,共同訴訟人、訴訟代表人和第三人并不包括在當事人范圍之內。
二、當事人定義
當事人,是指民事訴訟中以自己的名義要求人民法院保護民事權利或者法律關系、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起訴方和被訴方。當事人有狹義當事人和廣義當事人之分,狹義當事人僅包括原告和被告。從訴訟中直接對抗的當事人結構來講,當事人也只包括原告和被告。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了當事人的定義,以及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不同情況又有著怎樣的。若是您還有什么疑惑,歡迎您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別人誣陷偷錢怎么辦
2021-01-30外貿公司注冊流程有哪些
2020-12-02第三方支付是怎樣的
2020-11-12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漢中市事業(yè)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出借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