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暫緩執行
暫緩執行作為執行擔保法律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欲對其進行全面把握,應先對執行擔保制度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執行擔保,是在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因法定事由,向人民法院以擔保方式保護其履行生效法律文書規定的義務,而暫緩執行的一種措施。執行擔保的目的是公正而合理地保護執行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
執行擔保成立,人民法院應作出暫緩執行的決定。因此,暫緩執行是執行擔保成立必然發生的法律效果。
暫緩執行,是指執行程序開始后,人民法院因法定事由,可以決定對某一項或者某幾項執行措施在規定的期限內暫緩實施。
二、暫緩執行的法律依據
1、《民事訴訟法》第212條:“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并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該條是暫緩執行的基本法律依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63條:“受委托人民法院遇有需要中止或者終結執行的情形,應當及時函告委托人民法院,由委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在此期間,可以暫緩執行。受委托人民法院不得自行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第264條:“委托執行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受委托人民法院應當函告委托人民法院,由委托人民法院通知駁回或者作出中止執行的裁定,在此期間,暫緩執行。”
第268條:“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二條的規定決定暫緩執行的,如果擔保是有期限的,暫緩執行的期限應與擔保期限一致,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年。被執行人或擔保人對擔保的財產在暫緩執行期間有轉移、隱藏、變賣、毀損等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恢復強制執行。”
第269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的執行擔保,可以由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財產作擔保,也可以由第三人出面作擔保。以財產作擔保的,應提交保證書;由第三人擔保的,應當提交擔保書。擔保人應當具有代為履行或者代為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
第270條:“被執行人在人民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限屆滿后仍不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擔保財產,或者裁定執行擔保人的財產,但執行擔保人的財產以擔保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為限。”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23條:“上級人民法院必要時可以在調卷函或要求審查的函件中提出暫緩執行的意見,有關人民法院對此如有異議,應當及時報告上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接到下級人民法院審查報告后,應當在一個月內作出調卷決定或者通知恢復執行。上級人民法院決定調卷的案件,應當在收到案卷后三個月內向下級人民法院發出中止執行的裁定或恢復執行的通知。”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30條:“上級法院發現下級法院在執行中作出的裁定、決定、通知或具體執行行為不當或有錯誤的,應當及時指令下級法院糾正,并可以通知有關法院暫緩執行。
下級法院收到上級法院的指令后必須立即糾正。如果認為上級法院的指令有錯誤,可以在收到該指令后五日內請求上級法院復議。
上級法院認為請求復議的理由不成立,而下級法院仍不糾正的,上級法院可直接作出裁定或決定予以糾正,送達有關法院及當事人,并可直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
第133條:“上級法院在監督、指導、協調下級法院執行案件中,發現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確有錯誤的,應當書面通知下級法院暫緩執行,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第134條:“上級法院在申訴案件復查期間,決定對生效法律文書暫緩執行的,有關審判庭應當將暫緩執行的通知抄送執行機構。”
第135條:“上級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應同時指定暫緩執行的期限。暫緩執行的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三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應報經院長批準,并及時通知下級法院。
暫緩執行的原因消除后,應當及時通知執行法院恢復執行。期滿后上級法院未通知繼續暫緩執行的,執行法院可以恢復執行。“
第136條:“下級法院不按照上級法院的裁定、決定或通知執行,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和改進委托執行工作的若干規定》第9條第2項“因執行擔保需要暫緩執行的”,由受托法院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處理。
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處理人民檢察院提出的暫緩執行建議問題的批復》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生效民事判決提出暫緩執行的建議沒有法律依據。”
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9條第10項、第11分別規定:“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后,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及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期限。
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系統規定暫緩執行制度。
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21條:“人民法院委托拍賣后,遇有依法應當暫緩執行或者中止執行的情形的,應當決定暫緩執行或者裁定中止執行,并及時通知拍賣機構和當事人。拍賣機構收到通知后,應當立即停止拍賣,并通知競買人。
暫緩執行期限屆滿或者中止執行的事由消失后,需要繼續拍賣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十五日內通知拍賣機構恢復拍賣。
三、執行異議的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執行異議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或者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內立案,并在立案后三日內通知異議人和相關當事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發現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申請。
執行異議申請材料不齊備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告知異議人在三日內補足,逾期未補足的,不予受理。
異議人對不予受理或者駁回申請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后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裁定撤銷原裁定,指令執行法院立案或者對執行異議進行審查。
第三條執行法院收到執行異議后三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受理裁定,或者受理后無正當理由超過法定期限不作出異議裁定的,異議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后認為理由成立的,應當指令執行法院在三日內立案或者在十五日內作出異議裁定。
四、提出執行異議的條件
提出執行異議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第一,有權提出執行異議的主體必須是案外人,而不能是當事人。在執行中,執行申請人和被申請執行人也可能會對法院執行有不同意見,但這不是執行異議。如果執行申請人和被申請執行人認為執行根據確有錯誤,可以向執行人員反映,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解決。
第二,必須是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自己的權利。如果案外人僅僅是對法院的執行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建議,這不是執行異議。
第三,執行異議必須在執行程序結束之前提出,如果執行程序已經結束,案外人再提異議的,則屬于新的爭議,應通過新的訴訟程序解決,而不能作為執行異議處理。
提出異議,一般應由案外人以書面形式提出,書寫確有困難的,也可以口頭提出,由書記員記錄在案,但要說明對執行標的主張自己權利的理由,并提供必需的證據。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工傷認定的程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拆遷協議可以寫幾個人名字
2021-02-17哪些情形屬于強拆,遇到強拆應該怎么辦
2020-11-09怎樣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2020-11-25新三板企業掛牌等于上市嗎
2020-12-06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學校沒收手機是違法嗎
2020-12-17遺產放棄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保險公司意外死亡索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10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保險到期出過車險事故沒處理完,換家保險可以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