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法定期限內當事人未提出申請的,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生效法律文書以實現實體權利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對申請執行的期限作了一般性的規定,即“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申請執行期間適用時效制度后,債權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能否中斷時效,就成為實踐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法律關于時效中斷的規定,主要是《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該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故有人認為,債權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應當導致申請執行時效中斷。
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無疑是積極行使權利的行為,但執行程序有其特殊性,不能因為起訴中斷時效就想當然的認為申請執行也會中斷時效,應具體情形具體分析。
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執行會出現三種情況:
案件進入正常的執行程序。如果發生時效中斷,按照“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規定,將出現以下情況:
一是權利人申請執行時即重新起算時效期間,但事實上權利人正在行使權利,而時效卻不中斷;
二是在案件執行過程中,可能時效已滿,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司法解釋對此問題有所糾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4條規定“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有關的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的請求。從提出請求起,訴訟時效中斷。經調處達不成協議的,訴訟時效期間,即重新起算;如果調處達成協議,義務人未按照協議所定的期限履行義務,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期限屆滿時重新起算。”也就是說調解期間及調解達成的協議履行期間,時效是停止計算的,這樣規定比較合理,但其只針對民間調解,效力有限。對執行程序來說,一旦正式啟動,申請執行時效的任務已經完成,申請執行期間就變成了法院內部辦理案件的審限(執行期限一般為六個月)問題。即使法院在執行過程中超審限或中止案件執行,那也是法院內部期限管理問題,不會影響當事人的時效利益。因此,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申請執行時效已沒有適用價值,時效中斷無任何意義。
當事人申請執行后又撤回申請。
《民法通則》并沒有明確規定當事人起訴后又撤訴是否中斷時效。有人認為,既然向義務人提出履行的請求可以中斷訴訟時效,而且沒有對請求方式、后續行為等作出任何限制,那么當事人的撤訴行為也當然可以中斷訴訟時效,相應的,撤回執行申請應當中斷時效。筆者對此持否定態度。首先,權利人申請執行后又撤訴,表明權利人否定了權利的行使,放棄了請求法院依法對某一實體權利予以保護的要求。按照訴訟法上“訴的撤回,視同未起訴”的訴訟規則,不發生起訴的效果,也不產生訴訟時效的中斷。我國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七條也規定,請求人撤回起訴、撤回仲裁或者起訴被裁定駁回的,時效不中斷。其次,法律對時效中斷的次數沒有限制性規定,根據時效制度的立法本意,申請執行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仍然可以依法中斷,沒有次數限制。
如果撤回申請能中斷時效,將導致法院執行案件數量虛增(這類案件也不能算有效執結案件),在不斷強調辦案質量以及強化執行措施的背景下,增加了法院的負擔;同時,若是被執行人償付能力不足(比如經強制執行被執行人履行了部分債務,其余無能力履行),如果惡意的債權人不斷撤回又不斷申請執行,法院再不斷的重新立案執行,既不利于被執行人經濟狀況的恢復從而解決糾紛,也容易使執行法院陷入不利的輿論之中。再次,執行不同于審理,其目的在于實現已經法律程序確認的債權,只存在能否執行到位的問題而沒有敗訴的風險與負擔,當事人申請法院執行是實現債權的最有力途徑,即使被執行人暫時沒有履行能力也可以通過法院中止執行或程序終結,待被執行人恢復償付能力再執行。因此,當事人撤回申請不中斷時效,對因債權已經解決而撤回申請的當事人權益并無影響,對被執行人暫無財產可供執行的當事人權益也不會造成影響,卻可以防止惡意債權人濫用訴權維護被執行人的正當權益。基于此,筆者進一步主張不允許當事人撤回申請,除非糾紛已實體解決。這樣,可以避免執行人員慫恿申請執行人撤回申請達到結案目的,損害當事人權利的情形。
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執行申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8條明確規定了法院受理執行案件的條件,不符合該條六個條件之一的,法院應不予受理。如果立案后發現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一般則應裁定駁回申請。法院不予受理或駁回執行申請一般不會對當事人造成影響,故不應產生時效中斷效力。但是,法院執行中發現自己無管轄權而裁定駁回執行申請的,若因此導致訴訟時效屆滿進而使權利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則對債權人是不公平的,應將該情形可以作為例外。
可見,申請強制執行導致時效中斷既無助于債權人正當權益的實現,也不利于法院執行工作的開展,除特殊情況外,不應將申請強制執行作為中斷事由。
申請執行時效問題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但是現行法律對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過于簡略,在實踐中容易引發爭議,因此,應盡快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明確申請執行時效中斷事由等適用問題,統一執行尺度。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規定
2020-12-31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納稅
2020-12-062020供養親屬撫恤金期限如何計算
2020-11-11公司在試用期開除員工有經濟賠償嗎
2021-01-19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范本
2021-01-03快遞被他人拿走誰負責
2021-03-01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合同尾款收不回怎么辦
2021-02-21民間借貸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1-02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法律規定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04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扶老人險怎么買,扶老人險賠什么
2020-12-12隱瞞重大病情投保的理賠時要怎樣處理
2020-11-16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