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原告王某通過某電子商務平臺與被告某公司達成銷售協議,王某向某公司購買化肥20噸,價款人民幣8萬元。協議達成后,王某按照協議約定向某公司支付了貨款人民幣8萬元。付款后,某公司以各種借口推脫,遲遲不肯發貨,也不愿退還貨款。原告為此向某電商平臺運營商投訴,在沒有得到滿意的解決后,王某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雙方定立的協議,某公司退還貨款并支付違約金。
【分歧】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的銷售協議是否成立合同,受到法律的保護,案件在審理的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被告雙方只是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達成了一個協議,并沒有簽訂書面的合同,因此應認定為合同沒有成立。
第二種意見認為,雖然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但就交易的標的、數額、價款都有明確的約定,符合《合同法》關于合同成立的相關要件,應該認定為買賣合同成立。某公司不按協議履行交貨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
【評析】
小編贊同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1.《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定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具體到本案中,原告王某與被告某公司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協議的方式,應當認定為《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的其他形式,而對于買賣合同,法律、行政法規也沒有規定一定要采用書面形式。因此,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的協議符合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加之,在協議的達成過程中,雙方對于交易的標的、數額、價款都有明確的規定,且意思表示真實,所以應認定為買賣合同成立。
2.《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本案中,王某已經在協議達成后,按約定支付了全部貨款,但某公司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經原告王某多次催告,仍然不履行發貨的義務,因此王某有權利解除合同,并要求某公司退還貨款,承擔違約責任。
3.網上交易日益頻繁,正當交易應受法律保護。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交易習慣的轉變,當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變得更加頻繁,甚至有超過線下交易的趨勢。目前,我國關于網絡交易方面的法律規范還不夠健全,在面對出現的各種糾紛時,通常會出現法律的空白,這也給了一些不法分子鉆法律空子的機會。因此,在處理這類糾紛時,應遵照誠實信用原則,依法維護守信方的合法權益。
綜上,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的協議成立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親屬關系的戶口如何辦理收養
2020-12-04政府違法征地,如何避免低價被動簽約
2021-02-08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最遲多久出來
2020-12-08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男方出軌離婚財產分割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1訂婚后退婚,錢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8誰有權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0-12-20發回重審后還能提管轄權異議嗎
2021-03-13工傷和第三方賠償可以同時嗎
2020-12-13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關于開發商的“套路”購房者應如何應對
2021-01-03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合同到期限勞動者還能不能否獲得補償呢
2021-02-20孕婦可以申請提前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哺乳期公司部門解散可以拒絕調崗嗎
2020-12-01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