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的客體:勞動行為。實施勞動行為,完成勞動任務是勞動者的首要義務。由于勞動關系所指向的是勞動行為,所以,勞動關系建立后,勞動者必須加入到用人單位的生產和工作中去,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對內享受本單位職工的權利,承擔本單位職工的義務。用人單位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管理者,在要求勞動者完成生產工作任務的同時,必須為勞動者完成勞動行為提供條件,包括生產場所、機器設施、勞動工具等。
對于勞動法律關系是否存在客體,我國勞動法學界最初持否定態度,認為不必提勞動法律關系客體的問題。關懷主編的原統編教材《勞動法學》在“勞動法律關系的要素”這一節中僅介紹了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內容,而未涉及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注:參見關懷主編:《勞動法學》,群眾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頁。)追根尋源,這引進于前蘇聯的教科書。(注:參見[蘇聯]亞歷山洛夫:《蘇維埃勞動法教程》,李*謨、康*田譯,中國**大學出版社1955年版,第5頁。)
勞動關系和勞動合同關系的區別
勞動合同關系不同于勞動關系
一、兩者在邏輯關系上具有統一關系
在勞動合同制度全面推行之后,勞動關系的確立開始更多地取決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達成一致。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對于是否確立勞動關系、與誰確立勞動關系、確立怎樣的勞動關系均只能由勞動者意思自治。所以,市場經濟國家產生勞動關系的一般形式是勞動合同。甚至可以說,勞動關系全部為勞動合同關系,二者具有統一性。勞動合同的訂立是確定勞動關系最主要的事實。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勞動合同,不僅包括書面勞動合同,還包括口頭等其他形式的勞動合同。
二、兩者在事實上的具有統一性
勞動合同關系體現了一種意思自治的精神,它已承認合同當事人的獨立人格、意思自由為前提。當勞動者有權訂立勞動合同時意味著他真正成為了自己勞動力的所有權人,同理當用人單位有權訂立勞動合同時則意味著它真正實現了用人權(用工權)。
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的區別
(1)主體資格不同。
勞動合同的主體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合同的主體不能同時都是自然人;勞務合同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也可以是公民與法人、組織。
(2)主體性質及其關系不同。
勞動合同的雙方主體間不僅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章制度等,成為用人單位的內部職工。
其實,我們每個公民都會接觸到相關的勞動關系,勞動的存在對國家的發展也是起著推進的作用的,所以說,我們在勞動的時候,應該簽訂相應的勞動協議,保護我們自身應該得到的的合法權益。律霸網小編為您精心整理以上關于問題解答的相關資料文獻,如有疑問,請前往律霸網官網進行法律咨詢尋找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可以獲得刑事賠償
2021-01-02合同只履行了部分怎么賠償
2020-12-29子宮切除是幾級殘疾
2021-01-23國有獨資企業不設董事會可以嗎
2021-02-05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交通事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7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本案中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2-03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提車保險有哪些
2021-03-14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宅基地房屋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