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該條規(guī)定把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主體限定在“當事人”的范圍之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第三人能否對管轄權提出異議問題的批復》進一步明確了第三人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有學者認為,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當事人”既包括被告,又包括原告,并列舉了原告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三種情況:一是原告誤向無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待法院受理后,始知受訴法院對該案件無管轄權;二是訴訟開始后被追加的共同原告對受訴法院無管轄權;三是受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發(fā)現(xiàn)自己無管轄權,依職權將案件移送到有管轄權的法院,原告對法院的移送裁定有異議。(章*生主編:《民事訴訟法新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頁)。筆者認為該種觀點有待商榷,對《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中之“當事人”應作限制解釋,即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應僅限于被告,而不應包括原告。理由如下:
1、我國民事訴訟奉行“不告不理”原則,是否起訴,何時起訴,決定權在于原告,起訴是原告的訴訟權利。原告在起訴時往往會選擇對其有利的法院,甚至會故意規(guī)避法律向沒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民事訴訟法》賦予被告管轄權異議權,不僅可以使人民法院正確行使管轄權,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原被告訴訟權利的平衡。提出管轄權異議是被告專有的訴訟權利,也是被告行使辯護權的內容,如果原告也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話,則勢必會造成原被告訴訟權利的失衡,有違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并相互抗衡之基本精神。
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原告起訴的必備條件之一即是“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這是法律對原告起訴的要求,原告必須依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如果沒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則不論出于何種原因,該起訴均是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的,原告不能基本該不合法之起訴(特別是因原告之錯誤而訴于無管轄權之法院)而享有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權利,否則有悖于法理。況且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四)項、第三十六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有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和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的職責,這也足以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行使管轄權、維護原告的訴訟權利,原告沒有再提管轄權異議的必要。
3、受訴人民法院依職權將案件移送的,當事人對該移送裁定無上訴權,且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移送來的案件,原告對移送裁定提出異議已毫無意義。《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二句規(guī)定:“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guī)定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人民法院無權對移送來的案件再次移送,也不能基于原告提出的管轄權異議而再次將案件移送,否則會給原告規(guī)避管轄法院、法院推脫案件留下可乘之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李敏律師,從事律師工作20年之久,現(xiàn)為山東滕州滕國律師事務所執(zhí)業(yè)律師,經(jīng)驗豐富。執(zhí)業(yè)以來成功代理刑事辯護、勞動爭議、婚姻糾紛、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工傷賠償以及房屋買賣糾紛等各種案件,辦理十多起意外死亡案件,圓滿解決,為刑事被告人多人多次提供罪輕、緩刑、無罪辯護,并獲采納,現(xiàn)為十余家企事業(yè)單位提供常年法律顧問服務!提供法律咨詢幾千次!深研法學,法學功底扎實,自從事律師工作以來,盡心、盡責為當事人服務,審慎處理各項法律事務,其處事作風和辦案思路獲得當事人和同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結婚前買了一套房,婚后又買的房算第二套房嗎
2021-02-21房產(chǎn)抵押合同有用嗎
2021-02-15村委會有權利簽訂征地協(xié)議嗎
2020-12-12欠下巨額債務怎么跑路是法律允許的
2020-12-30如何認定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
2021-01-20交通事故復核需要什么
2021-02-02輕傷公安機關能撤案嗎
2020-11-22公民到法院起訴離婚有什么程序
2020-12-09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危險駕駛罪怎么判刑
2021-03-06中年人離婚協(xié)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夫妻個人財產(chǎn),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公司可否不經(jīng)過員工同意而調動崗位
2021-01-01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哪些情況投保人需如實告知
2020-12-04財產(chǎn)損失保險合同的分類是什么
2020-12-19國有土地出讓土地增值稅怎么算
2020-12-26公司拆遷評估的主體是誰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