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思自治原則的含義
意思自治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意思自治原則是確定合同準據法的最普遍的原則。這一原則來源于16世紀法國的**世·杜摩蘭(1500—1566)的意思自治說。他主張契約應適用當事人自己選擇的習慣,法院也應推定當事人意欲適用什么習慣于契約的實質要件和效力。
二、意思自治原則的內容
民事立法對意思自治的規定體現在許多方面:一是可以提供選擇的機會,增加自由選擇的功效,即用共同規則的形式,預先為民事者設定可供選擇的行為模式,以規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為;二是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為的不正當障礙,以保證民事行為的自由開展;三是把自由上升為受國家強制力保護的客體;四是在具體民事活動中,法律保護民事者可以自由的選擇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內容等。
三、對意思自治原則的一般限制
(1)法律性質上的限制。當事人只能選擇有關國家的任意法,促不能避開應該適用的有關國家的強行法;被選擇的法律是實體法,而不是沖突法。
(2)當事人主觀意念上的限制。當事人的選擇必須是善意和合法。
(3)選擇主體上的限制。為保護弱者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不適用強者一方所選擇的法律。
(4)國內的公共秩序上的限制。選擇的法律不能同國內的公共秩序相抵觸。
關于如何解釋意思自治存在幾種對立的主張:
(1)依據當事人選擇有無限制分為無限的意思自治和有限的意思自治。前者是當事人可以選擇任一國法律;后者是當事人只能在規定的幾個國家中選擇一國法律或者只能選擇與當事人或契約有聯系的國家法律。
(2)依據是否允許法院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分為明示的意思自治和默示的意思自治。前者是在契約中訂立了明確的法律選擇條款或用口頭明確表示選擇法律的意思。后者是當事人沒有作出明示的法律選擇,法院在處理爭議時往往根據跡象或從契約的字里行間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
(3)依據是否可將契約分割成幾部分分別選擇準據法,分為可分割選擇的意思自治和不可分割選擇的意思自治。前者是可以將契約分割成幾個部分,分別選擇其適用的準據法。后者是只準許把契約看成一個整體,選擇一個準據法適用契約的各方面。
意思自治原則在整個以意思為核心的法律行為支配的私法領域內均普遍適用,如在契約領域,在所有權領域等。如果您還有其它的法律問題,我們網站也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建房以罰代批有效嗎
2021-01-29涉外婚姻財產分割方式有哪些
2020-12-10散播公民隱私如何處理
2020-11-11反擔保解除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一般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0-11-17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政府出讓土地要交印花稅嗎
2021-01-09涉臺結婚提交的材料是什么
2020-11-18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車禍后賠償流程
2021-03-26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什么是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20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肇事用救護車保險報銷嗎
2020-12-18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