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推薦: 知識產權侵權 侵犯知識產權罪 專利申請 著作權登記 專利轉讓 商業秘密 商標轉讓 注冊商標
獲得了專利權之后可以更好的為專利權人帶來經濟利益,有的人可能會眼紅,繼而就會做出一些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這樣是構成了專利侵權的,需要對專利權人做出賠償。但是這個專利侵權賠償有哪些計算方法呢?請從下文中進行了解。
專利侵權賠償的計算方法主要規定在《專利法》第6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2015年修訂,法釋[2015]4號)第20條、第21條、第2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9]21號)第16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16]1號)第27、28條。
法律條文在具體實務中如何實施,只能通過司法案例進行觀察和分析。本文將對專利侵權賠償的計算方法展開討論。
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專利侵權賠償一共有五種計算方法:
1、權利人損失
根據專利法第65條和法釋[2015]4號第20條第1款規定,權利人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用公式表示如下:
權利人損失=專利產品減少銷量(或侵權產品銷量)*專利產品合理利潤
而我國法釋[2015]4號第20條規定,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可以視為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也就是說,侵權產品每銷售一件,可以認為會導致權利人的專利產品銷量減少一件。與美國Panduit案的DAMP四部測試法對比,上述規定顯然對權利人更為有利。
2、侵權人獲利
根據專利法第65條和法釋[2015]4號第20條第2款規定,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于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用公式表示如下:
侵權人獲利=侵權產品銷售量*侵權產品合理利潤(營業利潤或銷售利潤)
其中,銷售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稅收附加,而營業利潤=銷售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3、許可費的合理倍數
根據專利法第65條和法釋[2015]4號第20條第2款規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依照專利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
4、法定賠償
專利法65條第2款規定,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5、約定賠償
法釋[2016]1號第28條規定,權利人、侵權人依法約定專利侵權的賠償數額或者賠償計算方法,并在專利侵權訴訟中主張依據該約定確定賠償數額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根據專利法第65條規定,上述第1種到第4種的計算方法有所謂的法定順序,即只有前一種計算方法難以確定的,才能適用第二種計算方法,依次類推。按照尹新天教授的解釋:之所以作出這種修改,是因為按照民事侵權的一般原理,對民事侵權行為首先應當以權利人受到的實際損失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只有在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情況下,才需要按照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確定。
賠償計算方法的法定順序,似乎可以理解為對權利人的限制和對侵權人利益的保護。但只要權利人拒絕提交證據證明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就足以使權利人損失難以確定,進而可以按照第二種計算方法主張權利,這實際上使得法定順序的規定沒有任何操作價值。
2014年6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著作權法征求意見稿第76條第1款則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的,在計算賠償數額時,權利人可以選擇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交易費用的合理倍數或者一百萬元以下數額請求賠償。國務院法制辦在征求意見稿說明中提出,將順序性規定修改為選擇性規定的目的在于:著力強化著作權保護力度、有效防范侵權行為。
侵犯專利的行為,多數情況下會給專利權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找準了侵權人之后,就可以要求其對自己的損失進行賠償。但在實際計算專利侵權賠償的時候,應該按照哪種方法進行呢?上文中為大家提供了五種具體的計算方法,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作出選擇。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淄博律師。
專利侵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哪些情形不視為專利權侵權
專利侵權要收集哪些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債務
2021-01-24征收房屋應先補償后搬遷
2021-02-20如何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
2020-11-22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議嗎
2021-01-04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工亡賠償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2-19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包工頭在工地傷亡怎么賠償
2020-12-02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新保險法解釋有什么規定
2020-12-10新保險法有沒有規定保險公司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06校方責任保險理賠案例導言
2021-02-06保險人的概念
2021-01-0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有效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