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虛假身份證入職帶來的風險
審查入職勞動者身份證的真實性是入職審查的第一步。勞動者使用虛假身份證入職可能帶來哪些問題?
原勞動部《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18條規定,“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當事人虛假的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的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比如,勞動者使用虛假身份證,但是單位沒有基于這種行為就錄用了勞動者,勞動者就僅僅涉嫌欺騙,而不是勞動法律上的欺詐。
欺詐的后果什么
即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及《勞動法》第18條,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如果勞動者提供了勞動并且取得了相應的勞動報酬,雙方仍然構成勞動關系。當然,單位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5項,以勞動者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為由解除勞動關系。
使用虛假身份證入職的員工在工作中受傷,可能帶來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
如果該員工在發生工傷時已年滿16周歲,則屬于已經與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可認定為工傷。如果該員工未滿16周歲,則單位屬于非法用工,此時應該按照《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來處理。
責任由誰承擔
第一種意見認為,單位不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沒有提供自己真實的身份信息,導致單位不能以他本人的名義來繳納工傷保險費,過錯責任完全在于員工。
第二種意見認為,單位按照過錯大小承擔責任。理由是員工存在過錯,但是單位沒有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也存在過錯,所以法律后果應該根據雙方的過錯比例來承擔。這個比例在實踐中分配通常是,較小過錯方承擔20%-40%責任,較大過錯方承擔60%-80%責任。
對于你提出的“假身份入職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問題,身份入職用的假身份的話是可以進行起訴的,要是造成了嚴重后果的話會追究刑事責任,在這個方面公司應該及時的觀察動向這些的,應該及時的阻止。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后多久能賠償
2020-12-15發生勞動糾紛怎么辦
2021-02-10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成立前提是什么
2021-03-18動物損害他人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30交通事故車輛保全后怎么辦
2021-03-15交通事故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2仲裁裁決的效力怎樣
2020-12-07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違約方以公文形式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07合同欺詐是犯罪嗎
2021-01-06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賣主去世房產怎么過戶
2020-12-04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人員養老保險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