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保密條款就是規定受許可方應對供方轉讓的技術秘密承擔保密義務,保證不將這些技術秘密泄露給第三方,其目的是為了維護供方的權益,保持專有技術的價值。
保護商業秘密的必要性
實踐中,部分勞動者為了謀取更多的個人利益,擅自將其所掌握或了解到的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在離職前后帶走或向外泄漏,或者在離職前后截留用人單位的客戶等資源,給用人單位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部分用人單位為了提高市場中的競爭力,獲得更多的商業秘密,也會采取高價收買的方式,招收掌握或了解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員工,進而進行不正當競爭。
因此,用人單位應當重視掌握單位商業秘密的員工的離職,切實做好保護本單位商業秘密的工作。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秘密的有關事項。其主要作用在于維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防止不正當競爭。
保護商業秘密的措施
用人單位應當制定要求員工保守單位商業秘密的內部規章制度,這是用人單位保護自身商業秘密的重要措施。這里所說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用人單位擬保護的商業秘密范圍、種類、密級、保密期限、保密方式以及泄密后的法律責任等。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就保密事項協商,并就保守商業秘密的內容、時間、方式等在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進行約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單位還可以與掌握商業秘密的職工約定:
⑴脫密起:根據《關于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1996】335號),用人單位還可以在勞動合同中與掌握商業秘密的職工約定在勞動合同終止前或該員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后一定時間內(不超過6個月),調整其工作崗位,變更勞動合同相關內容。
⑵竟業限制:用人單位也可與掌握秘密的職工約定其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內(不超過兩年),不得到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且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但用人單位應當給予該職工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
企業如果發現本單位的在職員工違反了保密義務或本單位已經離職的員工違反了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盡可能地收集相關證據,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半年工資還能去勞動局投訴嗎
2020-11-13掛名法人代表有什么后果
2021-01-06不動產是否可以內部鎖定不讓質押
2021-03-21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農民工討薪有哪些途徑
2021-01-02交通事故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1-01-16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限制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