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與公司簽訂了三年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不久前,公司突然宣布受金融風暴影響,公司已無力繼續經營即將關閉,并召開全體人員會議,口頭宣布與各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李某經過考慮,同意解除勞動合同,遂按照公司要求寫了一份辭職書。像李某這種情況能否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律師解答:《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據此規定,在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若為用人單位提出解除,用人單位則需支付經濟補償金;若為勞動者提出,則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結合本案李某的情況,其公司在決定關閉的情況下,召開大會宣布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但并不出具書面解除文書,而是要求職工寫辭職書,造成是職工辭職的假象,從而逃避支付經濟補償金。公司這種規避法律、逃避責任的行為是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盡管表面上是李某辭職,但不能掩蓋是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故公司應當向李某支付經濟補償金。
除上述情況外,還有哪些情況用人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呢?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合同法》在《勞動法》的基礎上擴大了經濟補償金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以下7種情況:1、勞動者因用人單位原因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2、用人單位提出動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3、用人單位非過失性解除的;4、經濟性裁員的;5、勞動合同因期限屆滿而終止的;6、勞動合同因用人單位主體資格喪失而終止的;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在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上,《勞動合同法》相比《勞動法》也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勞動者工作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除后一種情形外,勞動者每工作一年或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沒有最高年限的限制;對于高收入者,即勞動者月工資高于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且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紀處分到期怎么處理
2021-02-08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屬于交通事故工傷的情形都有哪些
2020-12-03行政處罰告知行為是否可訴
2021-01-22夫妻離婚后爺爺是否有權探望孫子
2020-12-24強制執行撤銷要多久生效
2021-01-03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抵押擔保合同
2021-02-18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呢
2021-01-16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