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勞動法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雇主及雇員的關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勞動者必須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不愿意訂立的,可能會被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是在上班一個月內被解除合同的,勞動者不能獲得雙倍工資和經濟補償;如果是在一個月后不滿一年期間被解除合同的,勞動者可以獲得雙倍工資和經濟補償。建議勞動者及時訂立勞動合同,否則可能會承擔一些不利后果。
除此之外,勞動者不愿訂立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沒有辦法強制勞動者來訂立勞動合同,對此,單位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對于已經工作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員工,明示拒簽勞動合同,對于單位而言,存在兩大風險。一種風險是不簽勞動合同就與其解除勞動關系,但須支付經濟補償金(因為不簽勞動合同很難納入到勞動合同法39條關于員工過失解除勞動關系不給經濟補償金的范疇);第二種風險是維持勞動關系,但因未簽訂勞動合同,可能要支付勞動者雙倍的工資。
勞動合同中不可以隨意約定合同解除條件。
1、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解除有雙方協商一致解除、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者單方解除三類。該法對勞動合同的解除,規定了明確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條件。《勞動合同法》規定,賦予勞動者享有提前一個月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但用人單位是不享有這種權利的,因為法律對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合同的情形規定得非常明確。
2、《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第九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從上述規定可知,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法定條件解除勞動合同,反之,違反法定條件的解除不能成立,是無效的。也說明,即使勞動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其他解除條件,仍因違反法定的解除條件致使解除不能成立。
從本文的內容可以看出,簽訂勞動法是對勞動者利益的保護,如果不簽訂可能會對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合法保護。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的情況
2021-03-03對違法行為有異議怎么處理
2020-12-01不經過父母同意領結婚證違法嗎
2021-02-21支票背書不連續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20商標糾紛能進行法院調解嗎
2021-02-11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個人購買住房是否免征印花稅
2020-12-27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在房子上刮下來一板磚把車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18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2020-12-15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農村土地流轉承包到期后怎么辦
2021-01-22政府有拆遷調解部門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