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合同從訂立到履行過程中可以預見的中間環節,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正當權益的重要保證。
(一)非過失性辭退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沒有最高額限制,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或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最多不超過12個月。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1個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沒有最高額限制。若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二)經濟性裁員的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由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沒有最高額限制。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補償是在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每個勞動者都應該對照上述的兩種情況,看看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是否應該給自己補償。要是單位不給予相應的補償,那么可以向部門進行投訴,還可以申請或提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的效力問題探究
2020-11-25什么是模擬拆遷,有什么特點
2020-11-15國有資產房屋允許對外出租嗎
2020-12-04明星cos經典形象被告侵權,如何界定侵權
2020-11-14開支票日期怎么寫
2020-12-05涉臺結婚提交的材料是什么
2020-11-18入贅者對岳父母是否有贍養義務
2020-12-13什么叫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0-12-22一審不服上訴費用規定
2021-03-24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外資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