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勞動關系是相對于由勞動合同調整的律關系而言的,是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在建立勞動關系或變更原勞動關系時,沒有按照法律的要求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但雙方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勞動關系的狀態。它既包括有口頭合同的真實存在的事實勞動過程,又包括無口頭合同或無法舉證證明的真實存在的事實勞動過程。
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按如下原則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一)主體合法。
勞動力的提供者應當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用人單位應當具備用人資格。否則,這種勞動關系本身就是無效的,應當直接按照我國《勞動法》關于無效勞動關系的規定來處理,有關規范文件也沒有提出事實勞動關系之必要。
(二)勞動行為已經發生。
勞動關系的標的是勞動行為,該行為的存在和終結是形成勞動關系的主要標準。只有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付出一定的體力和智力,完成了工作內容,才意味著勞動者以向用人單位讓度自己的勞動力使用權,提供了有償勞動,從法律上形成一種勞動關系。否則,既無口頭約定又無實際付出勞動,不可能形成勞動關系。因此,勞動行為發生是判斷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從屬關系已經形成。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生產資料相結合,進行特定的生產工作,將人身自由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歸用人單位支配,服從勞動分工和工作安排,遵守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和監督,并從用人單位處獲得勞動報酬和有關福利待遇。因而,在一定時期內,勞動者從屬于用人單位,兩者形成一種穩定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這是事實勞動關系的重要構成要件之一。如未形成這種特殊的從屬關系,則不構成事實勞動關系,甚至也不構成勞動關系。身份上的從屬性應當判定為事實勞動關系的主要標準之一。
(四)默認的意思表示。
在勞資雙方之間存在著意思表示合意的要素,這種合意或是通過口頭約定或是通過行為默認而形成,即勞資雙方存在的從屬關系的事實在客觀上等同于雙方當事人間有訂立契約的意思表示,如此才能在理論上保持一貫性并符合現實的情況。
(五)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
在事實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條件和規定的勞動標準,勞動者提供有償勞動,兩者之間存在概括的意思,或提供口頭約定或通過行為默認而形成的,因此,從法律上看,事實勞動關系具備了主體、內容和意思表示三個要素,雙方之間形成了勞動關系,只是未形成書面合同,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這也是事實勞動關系區別于勞動法律關系之所在。
本文就事實勞動關系如何認定的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相信現在大家都能夠知道如何確定事實勞動關系了吧。事實勞動關系可以幫助勞動者爭取很多的合法權益,所以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您在事實勞動關系方面還存在著其他問題的,建議您咨詢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期限的起算
2021-03-15傷殘鑒定可以申請幾次
2020-11-10婚姻過錯方必須凈身出戶嗎
2021-01-19著作權法中的延伸性集體管理是否合理
2021-02-28老人財產歸誰就誰贍養嗎
2021-03-09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客戶突發心臟病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2-28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怎么改
2021-01-19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保險公估機構監管規定有什么
2021-01-06人壽保險保險費的繳費方式
2020-11-23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21土地承包程序是什么
2021-03-04紅線范圍內臨時搶建,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