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誤解與欺詐的區別
欺詐是指以使人發生錯誤認識為目的的故意行為。當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錯誤陳述,發生認識上的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即構成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
為了保護受欺詐的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詐而為的意思表示的約束,在法律中損害國家利益的欺詐也是致使民事行為無效或可撤銷的行為。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第一,兩者錯誤的產生原因不同。重大誤解的表意人的錯誤認識來源于自身對民事法律關系中某一因素的誤解,如行為人把鍍金的物品當作是純金的,把原作當成贗品,或者誤將買賣作為贈與或將贈與作為買賣。這些民事行為的作出與法律關系的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無關。而被欺詐的表意人的錯誤認識則是由欺詐人的欺詐行為所引起,其錯誤認識與欺詐行為具有因果關系。簡言之,表意人的錯誤認識是在受到對方當事人的影響下形成的。
第二,重大誤解的表意人的對方當事人必須是善意。而被欺詐人的錯誤意思表示則為欺詐人所知,并且是其所期望達到的結果。在民事活動中應保護善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某人在誤解的狀態下表示了自己的意思,同時對方當事人知道對方是在誤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意思表示而故意不向其說明真實情況,并利用這種誤解以求實現自己利益,則該行為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應援引有關民事欺詐的規定處理。
第三,重大誤解以給當事人造成較大損失為構成要件,而民事欺詐則不以此為構成要件。只要被欺詐人因欺詐行為而為錯誤意思表示,無論有無損失發生均構成欺詐,損失的存在可以作為欺詐人承擔侵權責任的要件。法律對重大誤解民事行為構成的規定要嚴格于欺詐,同時反映了欺詐所引起的民事行為社會危害性更大,法律對欺詐行為規制的力度也大于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第四,兩者所負的民事責任不同。因重大誤解所為的民事行為被撤銷后,當事人一般應返還財產,如果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還應負賠償責任。而因欺詐所為的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后,當事人除承擔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外,對于故意違反法律、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國家還可以依法追繳當事人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歸國家、集體或返還給第三人。
因此,重大誤解與欺詐兩種行為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畢竟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行為,二者的區別仍然是明顯的,如果您遇到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重大誤解”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權成立的要件是什么
2021-01-17民事調解書能查到嗎
2020-11-10知名的“網名”受保護嗎
2020-12-20刑法對減刑的規定
2020-11-27看守所探視要怎樣申請
2020-12-18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一波三折的保險理賠
2021-02-02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義務辨析
2020-12-09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