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行使因重大誤解產生的撤銷權
《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
何謂“重大誤解”。《民通意見》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一般認為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是當事人對合同關系某種事實因素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有雙方誤解和單方誤解之分,前者指雙方當事人意圖指向的標的不一致或雙方對同一合同因素發生認識相同的錯誤,后者指當事人一方對合同因素的錯誤理解。重大誤解一般以雙方誤解為原則,以單方誤解為例外。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是:
1、必須是表意人因誤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誤解必須是合同當事人自己的誤解,因第三人的錯誤而發生誤解,并非合同法上的誤解,當事人因第三人的錯誤而發生利益上的重大失衡,可按顯失公平處理。
3、須表意人無主觀上的故意。
4、誤解必須是重大的,所謂重大,指一般人如果處于表意人的地位,假使不是由于錯誤,就不會作出那樣的意思表示。從司法實踐來看,重大誤解包括如下幾種情況:
(1)對合同的性質發生誤解,如將買賣作為贈與或將贈與作為買賣;
(2)對當事人特定身份的認識錯誤,如以信用為基礎的委托合同和對履約能力有特殊要求的合同(承攬、加工合同),如果對當事人的身份發生了誤解,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3)對標的物性質的誤解,如把贗品當作真品;
(4)對標的物質量的認識錯誤;
(5)對標的物價值或報酬的誤解。此外,當事人對標的物數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等內容的誤解,如果并未影響當事人權利義務或合同目的的實現,一般不應認定為重大誤解。
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與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在定性問題上容易混淆。根據民通的意見的規定,采用欺詐手段訂立合同,是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作出錯誤表示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和欺詐都包含了表意人的認識錯誤問題,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誤解一方陷入錯誤認識是由于自己的過失(非故意)造成的,而非受欺詐的結果。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合同撤銷權”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先交首付再簽購房合同合理嗎
2020-12-13公司倒閉孕婦賠償標準
2020-11-14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申請專利費用減緩辦法的有關通知
2021-01-08退伍軍人跟沒當過兵的人犯法怎樣判刑
2020-11-21爺爺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28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配偶是直系親屬嗎
2021-01-16婚姻自由的含義:何謂婚姻自由?
2021-02-22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2021-03-24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壽險投保人出險如何申請理賠,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3-04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