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變更合同起訴時效是多少?
一般的合同糾紛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訴訟時效為二年
幾類特殊的爭議,如租賃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爭議,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丟失或損毀的爭議的訴訟時效為一年。
由于合同的復雜性、地域性,因此,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
其他法律規定了特別時效的,依照其規定,如海商法規定的貨運賠償請求權的時效為一年。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當應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二、變更條件
可變更合同在我國現行《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里稱為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可變更事由有以下:
1、欺詐。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2、脅迫。
3、乘人之危;
4、重大誤解。對合同性質的誤解(如將保管作務贈與);對合同當事人的誤解;對合同標準的的誤解。
5、顯失公平的、可撤銷合同。
法律規定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重大誤解的合同
所謂重大誤解的合同,是指行為人因對合同的重要內容產生錯誤認識而使意思與表示不一致的合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結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該規定解釋了重大誤解的合同的基本內容。
在民法理論上,重大誤解又稱為錯誤,其情形有二:
(1)意思與事實不一致,
(2)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按照德國法學家薩*尼的見解,前者為真正之錯誤,即動機錯誤;后者為非真正之錯誤,即法律行為之錯誤或直接稱為錯誤。
重大誤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誤解是當事人認識上的錯誤。該錯誤的產生是當事人的內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當事人的意思真實與其內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或信息等內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對合同的內容等發生誤解。
(2)誤解是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誤解的對象是合同的內容,是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因此而使當事人訂立了合同。合同的內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條款,當事人對合同的主要條款的認識發生誤解,才能夠成為重大誤解。在訂約的動機上,在合同用語的使用上,都可能發生誤解,不能構成重大誤解。
(3)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基于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錯誤認識,因而,就必須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給誤解的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正是由于這樣,法律才將重大誤解作為合同相對無效的理由,授予發生誤解的當事人以變更權或撤銷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訴訟變更合同有期限嗎”的法律知識。遇到此類問題,請你認真閱讀以上內容。那么希望以上律霸網小編為你提供的答案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你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意見書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3-12企業公告范圍有哪些
2020-11-17反擔保解除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老婆出軌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1-03-07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保證擔保協議范本
2020-12-16買二手房之前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2021-03-17勞動合同不合法服務期限還有效嗎
2021-01-30公司沒有陪產假違法嗎
2021-01-19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違反交通安全法拒賠合理嗎
2020-12-30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淺談我國保險稅制的改革
2021-02-25土地出讓可附條件嗎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