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單放貨是近年來國內海運界糾紛較多爭議金額較大的一個問題。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幾年來,我國出口企業因無單放貨被境外進出口商所騙的案件呈直線上升趨勢。僅以上海海事法院為例,1999年受理此類案件25起,涉及2700萬元人民幣,2000年受理此類案件30起,涉及金額4500萬元。由于這些案件的承運人大多身處海外,法院的判決常常如同一紙空文,根本無法執行,造成這類糾紛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正常秩序。但我們注意到,這些案件都在起訴承運人的同時,也大多將國內的貨代企業列為被告,因此,研究貨代企業在無單放貨中的民事責任,對我們正確處理這類糾紛可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定義
本文討論的貨代企業是指作為代理人的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在很多情況下,貨代企業可能具有代理人、獨立經營人、混合經營人的身份。礙于本文的篇幅以及貨代企業原本的定義,本文僅討論貨代企業作為無船承運人代理人的情況。
本文討論的無單放貨系指廣義上的無單放貨。無單放貨系指未憑正本提單而交付貨物。廣義上,無單放貨還應當包括未憑正本提單而提取貨物的情況即“無單提貨”。事實上,放貨和提貨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本文討論的民事責任系指民事主體違反合同義務或法定民事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我們注意到《民法通則》第六章專門規定了民事責任。在第六章中,第一節規定的民事責任的一般規定,第二節規定的是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第三節是規定的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因此,雖然學術上對民事責任的概念有“制裁說”、“后果說”、“義務說”等諸多理論,但是本文討論的民事責任更傾向于如前的定義。
無單放貨的性質
一般理解,法律后果往往與行為的性質密不可分,行為不同,法律后果不同。這一點從《民法通則》可以得到印證。《民法通則》分別規定了違約和侵權的民事責任,而它們的民事責任是不一樣的。因此,討論無單放貨的民事責任首先必須對無單放貨行為的性質進行認定。
目前,海商法實踐關于無單放貨性質的認定大體上有違約、侵權、違約與侵權競合等三種。
所謂違約,指的是提單持有人與承運人存在運輸合同關系,承運人未憑正本提單交貨,應承擔違約責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7年第1期公告了“**電子有限公司訴**局倉碼運輸有限公司等無單放貨糾紛”一案的再審判決后,有人認為無單放貨可以統一定性為違約。如果確定無單放貨為違約,則提單持有人一般不得起訴承運人以外的其他關系人,因為提單持有人與他們并不存在運輸合同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開錯藥導致病危醫生是否承擔責任
2020-11-29食物中毒一般賠償多少
2021-03-14常年法律顧問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27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朋友探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3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怎么承擔
2021-03-21危險駕駛罪怎么判刑
2021-03-06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