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在不能勝任工作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在實際工作中,不少用人單位以此為理由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不少職工都有疑問,如果企業以不勝任工作為由辭退職工,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答案是肯定的,經培訓或調崗勞動者仍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向勞動者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
職工主動離職有經濟補償嗎
勞動者要注意的是,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沒有經濟補償金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勞動者自愿辭職不能享受經濟補償金,但被迫辭職的能要求經濟補償金。勞動法規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的,迫使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報酬和經濟補償金,并可支付賠償金:
1、以暴力威脅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2、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的;
3、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4、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5、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勞動者經濟補償補什么
實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制度,是為了使勞動者在被解除勞動合同以后,尋找新的工作以前,其基本生活開支有必要的保障,或者有能力繼續醫治疾病。并不是所有被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都可以享受用人單位的經濟補償。從《勞動法》的規定可以看出,除因勞動者違紀、違法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以外,用人單位都應當依法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者有權享受的經濟補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生活補助費
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本人標準工資1個月的生活補助費,但是最多不超過12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
2、醫療補助費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經濟補償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侵占企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費用。
根據《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和《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規定,勞動合同終止前工人或農民合同工患病或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企業發給相當于本人工資3個月至6個月的醫療補助費。
職工不勝任被辭的勞動者拿不到相關的補償時,可以找律霸網律師進行詢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宅基地用于商業出租合法嗎
2021-03-14哪些面積不應該計入公攤面積
2021-02-11眼晴工傷鑒定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9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內容包括什么
2020-11-17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得過抑郁癥還能否購買人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2020-12-19保險報案沒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15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與普通代理相比,對限制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有什么特點?
2021-01-29房子要拆遷租戶會被賠償嗎
2021-03-18拆遷是否對動產進行賠償
2021-03-06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如何確定
2021-02-17拆遷補償方案通常是在什么時候發布
2021-02-03違建拆除通知書限幾天
2021-01-13拆遷安置房產權證辦理
2020-11-24農村宅基地征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01公房戶主和承租人不是同一人遇拆遷時怎么算
2021-01-01拆遷戶的房子可以買嗎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