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惠國待遇[Most-favoured-nationTreatment]又稱無歧視待遇。
締結貿易條約的一項法律原則。締約國雙方將現在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一切特權、優惠和豁免.同樣也給予締約的另一方。通常以最惠國條款的形式固定在貿易條約中。起源于早期資率主義對外貿易中的自由貿易原則。最初只適用于貿易關稅方面,后來逐步擴展到國際經濟交往的各個方而,并為世界各國所普遍采用。它的適用范圍極為廣泛,包括貿易、關稅、運輸、倉儲、港口使用、營業權、專利權、商標權、版權、投資、居住、公民法律地位等。其中主要的是關稅待遇。在貿易協定中般包括以下內容(1)有關進口、出口或者過境關稅和其他捐稅。(2)在商品進口、出口、過境、存倉和換船方面的有關海關規定、手續和費用。(3)進出口許可證的發給及其他數量限制措施。在通商航海條約中,最惠國待遇條款的適用范圍還要大些,把締約周一方的船舶和船上貨物的駛入、駛出和停泊時的各種稅收、費用和手續等也包括在內。最惠國待遇分有條件和無條件兩種。有條件最惠國待遇指締約國一方只在另一方也像對第三國一樣提供相應或對等的優待和豁免時才給予另一方以最惠國待遇,即根據補償原則提供最惠國待遇。1778年美圍第一次使用有條件最惠國待遇,以后為美洲國家廣泛采用.故又標為“美洲式最惠國待遇”。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指締約國一方現在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優待和豁免,都“自動”地無償地給予另一方。1641年尼*蘭(荷蘭)與葡萄牙所簽訂的條約中,第一次采用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條款,以后為歐洲國家廣泛采用.故又稱為“歐洲式最惠國待遇”。現國際上通行的是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原則,有條件最惠國待遇已極少使用。最惠國待遇還有相互的和片面的之分。前者是指締約國方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優惠、豁免,另一方也對等享受。后者是指締約國甲方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優惠、豁免,甲方卻不能對等享受。相互的最惠國待遇是主權國家相互間締結貿易條約時采用的;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在歷史上都是強國逼迫弱國、戰勝國強迫戰敗國締結貿易條約時采用的。當代貿易條約都是相互的最惠國待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對外貿易的條約或協定中,也采用最惠國待遇條款,旨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促進雙方的經濟和貿易交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套路貸報案立案條件
2021-01-31破產和解程序中取消讓步和取消和解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快遞若保價損壞賠償是全額賠償嗎
2021-01-16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取得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還有效力嗎
2020-12-09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員工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8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保險公司以保險未生效拒賠合法嗎
2021-02-05什么是被保險人
2021-02-05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土地入股分紅怎么算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