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合同是保管人有償或免費為儲戶保管物品,并在約定期限內或應儲戶要求歸還物品的合同
法律意見:四年前,我朋友的父親的朋友在家里留下了一些東西,但他沒有簽署合同來明確一些權利和義務。四年后的今天,保管人來取東西。我朋友的父親索要保管費合理嗎律師回答:由于沒有簽訂相應的保管合同,屬于免費保管,但可以通過協商索要一定的保管費。此外,如果在保管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導致需要在保管物品上花費一些錢,則可以由另一方支付。
相關法律知識:
保管合同起源于羅馬法。羅馬法將寄養分為普通寄養和變體寄養。一般來說,寄售是指合同期滿后,受托人應當將委托保管的原物返還給委托人,而變型寄售是指受托人可以返還相同種類、質量和數量的物品,包括金錢寄售、訴訟寄售和遇險寄售。《前蘇聯民法》第422條規定:“根據保管合同,一方應保管另一方移交給他的財產,并將其原封不動地歸還。”p>
保管合同的標的物,即保管是否限于動產,國內立法有兩種趨勢:一是以德國和意大利為代表的民法典明確規定托運僅限于動產。《如意大理民法典》第1760條將寄售定義為:“寄售是一方接受另一方動產并負責保管和返還的合同。”第二個代表是日本和中國的臺灣地區。在《民法典》對存款的定義中,不清楚存款是動產還是不動產。例如,《日本民法典》第657條規定,“委托生效是因為一方同意將某物交給另一方保管。”郭銳和王毅撰寫了《合同法新理論·分則》,認為“日本民法的一般支撐物中的標的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這是日本法的一個特點。”再比如,臺灣《民法典》第589條規定,“所謂寄存人是指一方將貨物交付給另一方,另一方可以保管貨物的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解釋》中,不動產或者可以作為信托標的的不動產,應當限于可以代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不動產名稱的不動產。可以看出,中國臺灣的《民法》與日本的《民法》是一致的p>
我國《合同法》第365條對保管合同的定義沒有規定保管僅限于動產。實際上,房地產保管的例子很多。房屋、果園、池塘等可以成為安全保管的對象。因此,法律有必要調整委托他人保管房地產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保險申報沒繳費有效嗎
2021-03-08與寡婦同居算違法嗎
2021-03-23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診斷證明是與傷殘鑒定嗎
2021-01-24稅收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
2021-01-09老婆出軌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1-03-07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實習證明范文模板
2021-01-15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健康保險事業部應當持續具備什么條件
2021-01-07高空拋物砸破天窗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31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