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傾銷反傾銷預警機制應對機制
一、引言
傾銷(dumping)一詞源自北歐國家語言,據《牛津英語詞典》解釋,原意為將大宗貨物或其他東西倒翻、傾卸及拋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6條對傾銷的定義是指一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另一國市場的行為。具體是指商品進入一國的市場價格低于其在另一國市場上的價格,或者指在不同國家的市場上以人為的差別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傾銷作為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給進口國的經濟或生產者利益造成了損害,干擾了進口國的市場經濟秩序,給進口國經濟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顧名思義,所謂反傾銷是指進口國反傾銷當局依法對進口國產業造成了損害的傾銷行為采取征收反傾銷稅等措施,以抵消損害后果的法律行為。自70年代以來,主要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由于新興技術的開發與采用本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同時在國內也因為產品過剩供過于求而出現了經濟滯漲和貿易失衡現象。為擺脫這種困境,西方發達國家一方面積極對本國經濟政策、外貿政策和產業結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另一方面積極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主要表現為對外大量推銷本國市場過剩的農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對內則采用各種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來產品的競爭。反傾銷便成為了經常使用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從反傾銷的發展歷程來看,它可以被視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專利”,直到20世紀80年代,廣大發展中國家才意識到反傾銷對本國貿易發展的促動與保護作用,紛紛出臺了本國的反傾銷法。反傾銷法(Anti-DumpingLaw)是進口國為了保護經濟和本國生產者的利益,維護正常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對傾銷行為進行限制和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從反傾銷法律的邏輯含義、反傾銷的起源以及關貿總協定規定的反傾銷的宗旨來看,反傾銷制定的初衷是創造公平的競爭秩序,是反不正當競爭的延續。但反傾銷成立至今,運行結果卻事與愿違,每每被一些國家以維護公平競爭之名貿易保護之實濫用,成為限制國外產品同本國產品競爭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日益變成貿易保護主義的法律武器。在這場反傾銷的浪潮中,中國成為了眾矢之的,也就必然成為了最大的受害國。以下筆者將結合我國遭受外國反傾銷現狀的分析,提出有關應對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和廣大專家學者一起探討。若有不成熟之處,望批評指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不出具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怎么辦
2020-11-11什么是仲裁協議
2021-02-25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該如何
2021-01-21沒有見到征地批文,可以拒絕征地拆遷嗎
2021-03-18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8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兒童車禍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2判3年多久可以申請假釋
2021-01-12投標保證金比例
2021-03-13被扶養人生活費總額上限是多少
2021-01-19男方出軌女方提出離婚,能否要求賠償
2020-12-09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