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事仲裁的程序與國內商事仲裁的程序大致相同,都要應雙方當事人請求,須有仲裁協議,由當事人自主選擇適用法律,仲裁規則,依雙方當事人提交的事實和證據作出裁決。如果當事人授權,也可以依非法律的,公正友好原則作出友好裁決。
如果說和解是雙贏的話,那么裁決就只有一個贏家。同時,贏輸的程度也要用金額或其他特征加以量化。不乏趣味性的現象是,仲裁庭一旦作出裁決,它自己的歷史使命便完結了。至于裁決本身的命運如何,能否得到執行,或者被撤銷,它是即使想管也無能為力了。因為作出裁決以后,仲裁庭便人走庭散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法院對自己作出的判決是可以負責到底的。執行裁決也好,撤銷裁決也好,都需要轉移“陣地”,都轉變成了當事人與法院之間的事情了。裁決作出以后,當事人勝敗已定。作為勝訴方,他當然希望敗訴方能自覺地履行裁決義務。這也是法律和仲裁規則的要求。如我國《仲裁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如聯合國貿發會仲裁規則規定:“裁決應書面作出,且是終局的,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毫不遲疑地履行裁決,”國際商會仲裁院仲裁規則規定:“凡裁決書對當事人均具有約束力。將爭議按本規則提交仲裁,各方當事人均負有毫無遲延地履行裁決的義務”。國外有人統計,在實踐中,裁決多數都能得到自覺履行。這正是商事仲裁事業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在國際商事仲裁實踐中,并非每一裁決都能被義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當義務方不能自覺履行義務時,權利方的可選辦法就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假如中國當事人在國際商事仲裁裁決中屬于勝訴方,那么他就應當重點研究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方面的有關問題。我國的仲裁法論著者較少對承認和執行的區別進行專門研究。在這方面,英國的**·雷德芬和馬丁·亨特合著的《國際商事仲裁法律與實踐》作了很準確、很有特色的研究和結論。作者在該書中認為,承認是一個防御性的程序,只要得到承認就可以了,而不用或不必執行。比如,爭議雙方對一個標的物的所有權問題發生的爭議在裁決中已明確由A享有,且該標的物已經在A的控制之中。當事人B對此持有異議。A為了使自己的勝利成果得到鞏固,須向法院申請承認。法院若承認了仲裁裁決,不存在執行問題,A對標的物的所有權便鞏固了。該書作者認為,相對而言,執行就是一種進攻性的程序。承認不一定需要執行,執行則一定包括了承認。執行就是勝利方向義務實現權利,“把你的變成我的。”作者認為與紐約公約的“承認和執行”提法相比,1927年的日內瓦公約的用語“承認或執行”更為準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的構成特征有哪些
2021-02-03財政部門應以什么為主加強國有金融資產監管
2021-01-13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2-05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催告書的時限是多少天
2020-11-27發生交通事故后搶救費誰墊付
2021-02-15訴訟離婚中的訴訟費,訴訟離婚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02仲裁協議的形式有哪些
2021-02-17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非居住房屋拆遷貨幣補償金額如何確定
2021-02-09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企業停產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終止
2021-01-08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30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