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法國法律中,“無效”和“撤銷”有不同的含義,但法國民法典中的這兩個概念沒有區別1)德國民法嚴格區分無效和撤銷,并將法律行為劃分為無效法律行為,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和可以撤銷的法律行為。中國的合同法遵循德國法律的規定,將合同分為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和可撤銷合同。一般認為,無效的法律行為不需要經過其他行為,即沒有效力。無效合同是一種無效的法律行為。無效合同是指因缺乏法律效力要件而成立并從一開始就沒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無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不具有合同當事人追求的法律效力,而不具有任何其他效力。當事人對無效合同的無效有過失的,應當承擔訂立合同的過錯責任。如果合同已經履行,返還財產的法律效力在雙方之間發生。我國《合同法》第58條和第59條對無效合同的法律效力作了相應的規定,但規定仍不盡如人意,需要進一步解釋和完善。1、 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無效合同與無效合同不具有相同的含義。無效合同是合同的一種類型,無效合同是合同的法律效力。無效合同是合同無效的原因之一。除無效合同外,可撤銷合同解除后,效力未定的合同未經債權人認可,合同解除權人行使合同解除權,債權人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無效的法律效力可能發生。我國《合同法》第52條雖然表述為“無效合同”,但實際上是對無效合同的規定。無效合同是絕對無效的,當然從一開始就是無效的。然而,合同的無效并不總是從一開始就無效。一般認為,連續合同的解除不具有追溯效力無效的法律效力。雖然無效合同的無效當然是無效的,但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無效是否有理由存在爭議,主張合同無效的一方當事人可能希望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合同無效,并請求法院予以確認。關于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相比之下,外國立法有不同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2262條規定:“所有物權或債權的訴訟權利在30年時效后消滅。”,本條規定的時效期限適用于絕對無效行為的主張。[4]意大利《民法典》第1422條明確規定,合同絕對無效產生的訴訟權利不得因訴訟時效的通過而消滅。在中國民法學界,傳統觀點認為無效法律行為的無效不應受到時間限制,而無效的法律行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被稱為無效5)傳統觀點所持的理由是:如果權利的存在或行使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未行使權利而受到影響,或者是一段排除期,或者是消滅時效[6]其客體是某種形成權或某種請求權,不包括請求權或請求權以確認法律行為無效,因此,債權人的永久請求權或請求權確認法律行為無效。此外,傳統觀點認為,法律行為的無效是以絕對無效原則為基礎的,具有絕對無效理由的法律行為影響公共利益,缺陷程度最為嚴重,必須徹底防止法律行為的效力。因此,當事人或第三方向法院申請或上訴確認無效的時間不應受到限制[7],然而,最近的一種觀點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應區分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它認為,在絕對無效的情況下,法律行為的制定違反了私法自治生活的基本法律秩序,國家否認其有效性。其目的是為了維護一般和抽象的公共利益,因此,在法律和政策方面,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增加或改善法律行為被宣布無效的機會。在相對無效的情況下,雖然法律行為具有無效的原因,但國家為了保護個人和特殊利益或特定當事人的私人利益而否認其有效性。因此,為了避免使另一方當事人與沒有權利要求或請求確認法律行為無效的第三方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因此,對權利要求的無效性應有一定的限制期8]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觀點認為,就缺陷法律行為效力的處罰類型而言,絕對無效的法律行為更接近或類似于固有的、典型的無效法律行為,而相對無效的法律行為更接近或類似于可撤銷的、未確定的法律行為9],盡管在區分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的標準及其益處方面,傳統觀點和近期觀點存在差異,[10]但是,他們都認為無效的法律行為是(或類似于)絕對無效的法律行為。他們認為,主張無效或要求法院確認無效不應有時間限制,以維護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公共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童工多少歲起算作童工
2020-12-08公司增資跟股權轉讓能同時進行嗎
2021-03-21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離婚協議反悔怎么處理
2021-01-19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公司裁員賠償有封頂嗎
2021-03-04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家庭承包土地怎么轉讓
2021-01-27城中村拆遷時,應該怎么補償
2021-03-16上海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產權
2020-11-17拆遷安置房如何分房子
2021-02-21戶口不在農村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23如何有效避免企業拆遷矛盾
2021-01-16農村征地拆遷維權過程中如何收集證據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