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看兩個案例:
案例1:小高是一家公司的工程師。小高參與了公司的多項項目和專利設計。另一家從事同行業的公司用大量資金聘請了小高,并允許他入股該公司。因此,小高決定辭職加入新公司。小高離開時,一家公司要求簽署競業禁止協議,并就期限、賠償金和違約金達成一致。為了快點離開,小高簽了協議。簽署協議后,小高立即進入了新公司。在得知小高加入新公司后,一家公司找到了小高,要求他立即按照競業禁止協議履行競業禁止義務,并支付違約金。然而,小高拒絕了,理由是一家公司沒有支付賠償金。一家公司認為,小高的行為違反了公司的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協議的規定。法院起訴法院,要求小高支付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違約金
法院收到材料后,以勞動爭議案件應在之前進行仲裁為由拒絕立案。后來,一家公司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訴訟并進行了審理。案例二:謝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加入公司時,與公司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協議。謝在與公司合作過程中出現矛盾,因此謝終止了與公司的勞動關系。后來,謝向另一家從事此類業務的公司提出了申請,并在工作過程中使用了原公司的一些商業技術和秘密,對公司的運營產生了很大影響。隨后,一家公司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理由是謝違反了協議,侵犯了商業秘密,給公司造成了重大損失。法院立案并審理了本案
從上述兩起案件來看,雙方都簽署了競業限制協議和爭議,但訴訟程序卻大不相同。為什么
原因是案件的原因不同。在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2月發布的最新訴因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類與競業禁止相關的訴因。一是“勞動爭議”中的“競業禁止爭議”,二是“不正當競爭爭議”中的“商業秘密侵權爭議”。前者是違約糾紛,后者是侵權糾紛。一般來說,違反競爭限制往往被懷疑侵犯了商業秘密。因此,雇主通常可以選擇上述兩種訴訟原因中的一種進行起訴或仲裁
兩種訴訟原因的選擇有什么區別
首先,程序不同
如果發生競業禁止糾紛,雇主應首先申請勞動仲裁。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意,任何一方均可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存在侵犯商業秘密的糾紛,雇主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其次,被告或被申請人不同,或者責任主體不同
競業禁止糾紛中的被申請人只能是雇員,但在侵犯商業秘密糾紛中,被告可能是雇員、雇員的新雇主,甚至是因侵犯商業秘密而有過錯的其他第三方。第三,舉證責任也不同。最后,并非所有違反競業禁止的行為都是違反商業秘密的行為
因此,如果發生爭議,有必要就訴訟原因咨詢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秋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2-05分公司注冊手續有哪些
2020-12-27股權轉讓怎么合法轉讓
2021-03-03公司宣布破產員工應該有哪些賠償
2021-01-22辭退、除名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9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買人壽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1-02-09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人身侵權與保險理賠是否兼得
2020-11-12交通車禍保險如何賠償,賠多少錢
2021-02-19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需要登記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