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基于欺詐方對欺詐行為的錯誤理解而作出的意思表示。所謂脅迫,是指強迫對方違背真實意思,對生命、健康、榮譽造成損害,公民及其親友的名譽和財產,或者有可能損害法人的名譽、名譽和財產的。脅迫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共同實施簽訂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集體或第三方。其組成元素為:
1。當事人主觀上是惡意的。也就是說,明知或明知他的行為將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雙方有勾結。共謀是指相互串通和共謀,使當事人能夠就行為的動機、目的、行為和結果達成一致,從而實現共同目的。在就實現非法目的的意圖表達達成協議后,雙方同意相互合作或共同實施合同行為。雙方共謀的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惡意串通的結果是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受到損害。法律不禁止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時獲得利益。但是,如果雙方都在謀求自身利益的同時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法律將進行干預
III.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瞞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掩蓋其真實的違法目的,或者該行為形式合法,內容違法。它應具有以下元素:
1。法律或行政法規必須禁止當事人實現的真正目的或手段。合同當事人有逃避法律的意圖;三是為了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采取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但該合同明顯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可用于確認合同無效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目的和內容上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的依據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不得以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為依據。應當指出,對于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合同,無論是當事人的主觀故意還是過失。只要合同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即被確認為無效禁止合同無效的規定包括損害公共利益、損害公共利益、,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新規一級到十級的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2-13法院公告費收費標準
2020-12-19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2021-03-12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房屋建筑包括的范圍有哪些
2021-03-02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保險合同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08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農村開荒地能不能建房
2020-12-21土地流轉有哪些常見方式
2020-11-20合法的拆遷補償標準,到底應該是什么樣
2020-11-08怎么判斷是不是商業拆遷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