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提供證據證明工人和雇主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所需的證據材料包括以下內容:
(I)工作內容的證據,如電子文本、材料和與公司相關的其他材料(III)公司提供給員工的制度依據最好是密封或打印一整套材料,如員工手冊、財務制度、員工名冊等(IV)正式員工或公司領導與員工之間交換的信息,如工作安排、書面通知、電子郵件通知、,etc
(V)嘗試與公司主管領導進行對話,然后進行記錄,記錄材料中必須反映領導的姓名,否則法院難以確認記錄材料的真實性
(VI)您可以通過證人證和其他離職員工的證詞證明您在公司工作
(七)其他與公司有關的材料可以作為證據
如果公司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將依法支付雙倍工資;公司未為職工購買社會保險的,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求職工補足勞動保險金;如果公司非法終止勞動合同,將承擔雙倍經濟補償。您可以通過勞動仲裁保護您的合法權益,也可以向當地的勞動監察組投訴。如果您對仲裁結果不滿意,您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有很多法律隱患和風險:
首先,不簽訂合同并不免除雇主依法為雇員支付各種社會保險費的義務
,只要用人單位有雇傭行為并與雇員形成勞動關系,即使未簽訂勞動合同,員工享有《勞動法》規定的一切權利,單位也承擔《勞動法》規定的一切義務。其中,依法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不可免除的強制性法律義務。如果單位不繳納社會保險費,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勞動監察部門可以責令單位繳納,甚至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并對用人單位進行處罰。如果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終止或終止勞動關系,單位需要依法支付終止或解除事實勞動關系(解雇員工)的經濟補償
,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是必要的。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的,還應當支付額外的經濟補償。如果簽訂了勞動合同,當勞動合同到期,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補償
III.如果單位解除或終止了事實勞動關系(解雇勞動者),導致勞動者失業,因單位未依法為職工繳納失業保險費,被辭退后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可能需要賠償失業損失
,員工可以依法向用人單位要求賠償
IV.如果雙方已簽訂勞動合同,且員工希望提前終止勞動合同,員工可以隨時終止勞動合同,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或賠償責任
,必須提前30日書面通知單位,否則解除勞動合同不合法,給單位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勞動合同約定勞動者的違約責任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也可以依法要求勞動者承擔違約責任(如違約金等)。但是,如果單位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不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而且不需要向單位承擔違約責任或賠償責任。公司不得解雇未通過試用期的員工
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最長6個月)。試用期內,員工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則沒有試用期(因為口頭約定的試用期無效)。雖然單位可以辭退員工,但需要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未依法支付經濟補償的,,應支付額外的經濟補償
六、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利于單位保護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之一是單位必須對所謂的商業秘密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密條款或簽訂專門的保密協議,是對商業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現之一。如果沒有簽訂保密條款或保密協議,明確保密的范圍和法律責任,單位很難證明哪些是商業秘密,以及對其主張的所謂商業秘密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因此可能不被視為商業秘密。這對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單位故意拖延訂立勞動合同(包括勞動合同期滿后未及時續簽勞動合同),造成勞動者工資損失、工傷、醫療等待遇損失的,除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外,單位還應支付額外補償費用的25%。勞動行政部門也可以責令用人單位給予補償、行政處罰等。用人單位可能面臨勞動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罰
如果用人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經核實后,勞動行政部門可以責令改正,處以罰款
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律后果也比較嚴重。此時,你可以在luba.com上找到一位律師,一對一地解釋此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公把老婆打骨折犯罪嗎
2020-12-05全資股東什么意思
2021-02-21企業員工試用期管理有哪些誤區
2021-01-16破產債權的分類
2020-12-15店鋪租賃合同沒有到期可以提前解除嗎
2020-12-10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快速理賠需要報警嗎
2020-11-30保險公司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10交通事故有人傷交警協商處理保險公司人需要到場嗎
2021-03-26保險公司變更事項必須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嗎
2020-11-14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為什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無法確權
2021-03-10農民土地轉讓私底下簽訂協議可以嗎
2020-11-25土地作價入股如何登記
2021-02-10房產公司拆遷補償能否抵減收入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