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勞動部關于印發《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動部發[1994]第481號)。該文件第8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本文件第11條規定了經濟補償的基數。”本辦法所稱經濟補償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在企業正常生產條件下,合同終止前12個月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
結合本案情況,根據上述法律、文件的規定,王先生1984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的經濟補償,按勞動部發〔1994〕481號文計算,計算基數為企業月平均工資。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的工作年限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計算,"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工作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工作不滿六個月的,發給半個月的工資。“按王某在勞動合同終止前上半月的工資計算。勞動關系突飛猛進。2008年1月1日,我們要注意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即分段計算。2007年12月31日前勞動者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依據由勞動部依據第481號文件《勞動者1月1日后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的有關規定發布,2008年是以《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相關規定為依據的。此外,《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計算高收入工人的經濟補償金時,首先是經濟補償金基數的“上限”——按該地區(如北京)上一年平均月工資的三倍支付;第二,經濟補償年數的“上限”——不超過12個月。
此外,2008年9月18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明確規定了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標準,即按應付職工工資計算,包括小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月份計算平均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違反什么工會可以依法要求誰承擔責任
2021-01-02職業病待遇包括哪些
2021-01-31選擇擔保公司的擔保方式是否弱于抵質押
2020-12-14夫妻一方離家出走的離婚程序
2020-12-01父親已死能討贍養費嗎
2020-11-28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特點
2021-01-28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瑕疵保險憑證的效力如何
2021-02-08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有哪些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