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供應商在做什么
通過對中國供應商案例的分析,發現中國供應商進入國際采購時,尋求國際買家的主要方式有:熟人和朋友介紹的
。該方法隨機性強,成本低,供應鏈水平低
參加各類交易會,尤其是每年兩次的中國廣州商品交易會。但是,廣交會的信息量太大,容易淹沒買家的興趣,參加專業或行業展會的效果更好
通過海外子公司和辦事處拓展客戶。此類案例企業在調查中僅為少數
通過市場調查找到目標市場,并主動與另一方的買家建立關系
通過在網站上發布信息建立客戶關系。大多數案例企業反映,這種方式建立客戶關系的效果很差。由于互聯網上的信息太多,買家無法判斷信息的真實性而放棄,供應商也很少得到真正的反饋
中國供應商認為與國際買家保持良好關系的主要因素是:
確保產品質量是首要因素,這已成為大多數供應商的共識
價格具有競爭力。對于制造采購(原材料或零件),價格因素比品牌更重要
及時交貨。案例企業認為,及時交貨是履行合同的必要行為,這關系到企業的商業信譽
調查顯示,中國供應商與國際采購商之間的溝通方式仍然是傳真和電子郵件,沒有真正的電子數據交換。案例企業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面對面接觸。
在調查中,面對國際采購,中國供應商表現出一些困惑:
在買方市場條件下,買方可以貨比三家,選擇價格、質量和服務滿意的供應商。”“買”需要1000個理由,“不買”只需要一個理由。中國供應商對國際采購規則知之甚少,只能打一場代價高昂的價格戰,這使得供應鏈關系難以保持穩定
除了少數跨國企業外,大多數中國本土供應商無法直接面對下游制造采購商,但是通過中小型貿易代理。供需關系只是“自我價值鏈”的實現,缺乏供應鏈周圍企業的共同利益,因此供應鏈管理難以持續
文化和語言障礙給溝通和理解帶來困難。供應商和采購商之間的溝通只停留在“賣”和“買”的討論中,無法建立廣泛深入的信任關系
歐洲的訂單量相對較小,品種較多,但價格壓力很小,供應商難以承受的
t/T60天是最常用的付款方式,而中國供應商更喜歡信用證付款方式
質量、運輸、運輸等方面的談判比較困難,交易中的包裝和其他問題
歐洲各國對機電產品的各種認證要求(包括CE認證)各不相同,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認證成本和產品成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法關于開除員工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4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2020-12-07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司機怎么與傷者簽免責條款呢
2021-03-16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土地使用權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20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