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勞動仲裁上訴和訴訟時,一些工人由于不熟悉勞動法,缺乏經驗,錯誤地提出低賠償額或不合理的要求。最后,由于程序和時效因素,他們無法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遺憾的是,他們沒有理清正確的思想,在進入司法程序之前自愿放棄自己的權利。即使專業律師的聘用時間較晚,但由于律師的后期干預,他們往往無能為力。我們來談談如何正確確定勞動仲裁和訴訟的索賠金額。我希望讀者能受到啟發。勞動報酬追索案件
1.因代扣、拖欠工資引起的糾紛。如果企業扣留或拖欠職工工資,根據國家現行規定,職工在提起勞動仲裁和訴訟時,不僅有權要求企業無故退還扣留或拖欠的全部工資,但也可以要求企業額外支付25%的補償。根據勞動部發(1995)223號文件第3條,該規定是懲罰性的,主要針對雇主違反國家相關法規和政策的行為。因此,如果企業扣留或拖欠工資是不合理的,仲裁委員會和法院通常會支持25%的工資補償
這里應該明確的是“工資”的含義。許多工人錯誤地認為工資是指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基本工資,這是對法律規定的錯誤理解,無論是根據國家統計局或原勞動部的相關文件,“工資”不僅僅是基本工資,但也包括獎金、加班費、補貼等。因此,正確理解“工資”一詞的含義應是雇主實際支付給工人的工資收入總額,且不應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者的實際工資收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最低工資標準計算。這要求工人在勞動仲裁和訴訟前準備工資數額的證據。最好在簽訂合同時達成明確的協議。只有掌握了這一點,工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權益。實行標準工時的企業,安排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加班工資。如果工人在一個計算周期內的綜合工作時間超過標準工作時間的工作時間,他還應支付加班工資,包括法定節假日工作的三份工資
計算加班工資時,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正常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在休息日安排加班而無補假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如果在法定假日安排加班,則應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準?具體計算公式為:員工的日均工資和小時平均工資可通過月工資總額除以每月工作天數或小時數得到,作為計算加班工資的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頒布的《工資總額構成規定》,月工資總額由六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而不是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基本工資。此外,每月工作日和小時數應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0)8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分別為20.92天和167.4小時。注意以上兩點,加班工資的計算不存在計算不足或遺漏
如果企業在勞動者要求加班工資時仍扣留或拖欠加班工資,勞動者還可以額外要求25%的工資補償。為了避免不當訴訟索賠,工人還應注意雇主可能不支付加班費的特殊情況:工人自愿加班,計件工資不完成工作量,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要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批準,實施不正規工種。
3.因解雇用人單位造成的工資損失糾紛。這里的損失包括因缺勤造成的工資損失和25%的工資補償。如果司法機關認定企業的解雇無法成立,它通常會支持在此期間工人的工資和收入損失
問題是,此類糾紛中的工人是否也可以要求25%的賠償?在處理實踐中,法院主要把握企業解雇是否成立、勞動者是否有過錯、過錯程度等因素。如前所述,工資補償具有懲罰性。因此,如果工人有過錯,法院不能判給25%的工資補償;如果員工沒有過錯,企業應支付25%的工資報酬。要求支付經濟賠償金、代通知金的案件1.經濟賠償糾紛。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按照有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工人要求一次性經濟補償時,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滿一年的時間支付一個月的工資,該工資應按照其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標準計算。職工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如果當地法規與原勞動部的法規不一致,則應采用更高的標準。應當明確的是,除依照《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過失解雇不成立時,企業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外,在其他情況下,如果不按照規定支付經濟補償,應增加50%的額外經濟補償。在實踐中,許多員工不注意靈活使用這一點,損失了大量金錢
此類糾紛有兩種特殊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第一,如果企業在試用期內終止勞動關系,并按規定給予經濟補償;第二,對于事實勞動關系中的經濟補償,處理方法在實踐中并不一致。屬于勞動合同終止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屬于合同終止和合同續簽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法院一般認為勞動關系終止,不支持經濟補償
2.提前通知爭議。企業未提前30日書面通知解除勞動關系的,除支付經濟補償外,還應代勞動者支付通知(提前通知)。標準為一個月工資,計算基數與經濟補償相同。實際上,這項規定并沒有在所有地方得到執行。當工人進行勞動仲裁或訴訟時,他們需要了解當地法規和政策是否有要求
III.要求賠償違約金的案件
1.明確約定違約金的案件。勞動合同是雙方真實、獨立意識的體現。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明確、合理的,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履行法律或違約責任,并向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同時,如果實際賠償金額超過約定金額,工人也可能要求增加賠償金額
但是,在實際處理中,一些法院可能認為經濟賠償的性質屬于法定違約賠償金。由于法律違約賠償金得到了支持,因此在業主的判斷中,無需支付合同違約賠償金。雙方對違約金額沒有約定的,企業應當按照實際損失賠償勞動者。例如,如果企業違反規定或協議終止勞動關系,工人可以在提起勞動仲裁和訴訟時選擇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并要求企業賠償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創文章侵權如何賠償
2020-12-26哪些殘疾人可以獲得醫療救助救助措施
2021-03-04開便利店需要辦理什么證件
2021-02-07選擇擔保公司的擔保方式是否弱于抵質押
2020-12-14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兩人共同出資買房私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1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哪些勞動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0-12-03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談人身保險業務中定點醫院管理行為的性質-----兼談限制競爭行為
2020-11-23農村集體林地可以承包給個人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