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國際商事合同法律適用中的適用已為世界各國所公認。目前,這一原則也被廣泛用于解決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的法律沖突。例如,根據瑞典法律,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適用于仲裁協議的特定法律達成協議。1958年《聯合國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a)項規定,仲裁協議“根據適用于各方當事人的法律無效”,是拒絕承認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原因之一獎勵。1961年《歐洲國際商事仲裁公約》(以下簡稱《歐洲公約》)和1975年《美洲國際商事仲裁公約》(以下簡稱《美洲公約》)也作出了類似規定,即:,仲裁協議的存在或有效性應根據雙方選擇的適用于仲裁協議的法律確定。從國際商事仲裁的實踐來看,無論仲裁協議采取何種形式,當事人僅就仲裁協議的準據法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極為罕見。在國際商事合同的法律選擇條款中,一般只選擇適用于國際商事合同的法律。那么,法律選擇條款中規定的法律是仲裁協議的適用法律嗎?有關國際條約和國內立法對這一問題沒有明確的回答
大多數學者認為仲裁條款是國際商事合同的一部分。如果國際商事合同中有法律選擇條款,仲裁條款應適用法律選擇條款中選擇的法律。這一觀點使仲裁條款的適用法律與國際商事合同的適用法律相一致,避免了同一合同不同條款法律適用的不一致。但是,它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當事人在法律選擇條款中選擇的法律是解決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沖突的法律,這往往不涉及仲裁協議的存在或效力。用它來解決仲裁協議的法律沖突是不現實的。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當事人選擇國際條約或國際商業慣例作為商業合同的適用法律,但沒有適用于該法律的專門國際條約或國際商業慣例來解決仲裁協議的存在或有效性問題,向仲裁員發出指示,而不是指明管轄仲裁協議的法律。仲裁條款的適用法律應由當事人以不同的協議方式表述。這一觀點充分尊重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單獨就仲裁協議選擇的法律也可以與仲裁協議的法律沖突相一致,但這將導致對同一合同的不同部分適用不同的法律。筆者認為,根據公認的仲裁條款自主權理論,由于仲裁協議的效力獨立于國際商事合同的效力,決定仲裁協議存在或效力的法律也可以獨立于國際商事合同實質內容的適用法律。因此,只有當事各方在仲裁協議中明確指定的法律才能被視為當事各方選擇的仲裁協議的適用法律。至于當事人在商事合同的法律選擇條款中所決定的法律,甚至不應被視為隱含地選擇了仲裁協議的適用法律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防止醫療事故
2021-02-28出門散步被小區的狗咬傷應該找誰賠償
2020-12-06最新憲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0-11-17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房地產保險合同有什么主要內容
2021-01-29《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質核準
2021-02-23有關保險的一些基本概念
2020-12-06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廠房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1-03-15土地入股租賃協議范文
2021-03-09宅基地拆遷補償款如何繼承
2021-01-20房屋拆遷政府補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1-14門面拆遷租戶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婚前房產婚后取得拆遷安置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