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0年6月29日,蔣(69歲)在高速公路上從西向東駕駛自行車,與馮從東向西駕駛汽車相撞。蔣跌倒受傷,自行車也損壞了。交警部門確定事故責任后,馮對事故負全部責任,蔣不負責任。由于交通事故,蔣花了近1000元用于治療和自行車修理。蔣根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馮承擔醫療費、護理費、住院食品補貼、營養費、,工作延遲費和其他費用
[差異]:
雙方對蔣要求馮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住院食品補貼、營養費和其他費用沒有爭議,但雙方對是否存在工作延誤費用有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
延誤費是指賠償義務人因無法從事正常工作或勞動而損失或減少的工作和勞動收入,應當向賠償權利人支付的賠償費從受傷到完全治愈期間(即延遲時間)。所謂“正常工作和勞動”,是指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勞動收入,即只有在法定工作年齡內有能力工作的人才能享受損失工作費用的補償。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制止和糾正企業員工違反國家規定提前退休問題的通知》的規定,企業員工的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60歲,女性55歲。在本案中,蔣已近70歲,超過法定工作年齡。他應該被視為失去了工作能力,更不用說失去了工作。因此,法院不應支持他就工作費用損失提出的賠償要求。第二種意見認為,盡管蔣已近70歲,但他仍然繼續承包農業和承包土地,這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交通事故的發生影響了他的正常收入。客觀上,蔣的住院治療超過十天確實造成了他的工作延誤。法院應支持蔣的工作延誤費支付請求。
[法律解釋]:
作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交通事故延誤費是指在休息期間因道路交通事故傷害治療而實際減少的收入。如果收入沒有減少,則不得對工作延誤進行賠償。被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因喪失工作而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被害人沒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如果受害人無法提供證據證明其過去三年的平均收入,可參照上一年度被起訴法院所在地同行業或類似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計算。
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公民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用,因失業、殘疾人生活補貼等費用減少的收入;造成死亡的,還應當支付被扶養人的喪葬費和必要的生活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傷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明確規定,賠償義務人應當賠償受害人的人身傷害,因缺勤而發生的各種醫療費用和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用和缺勤費用;第20條規定,損失工時費應根據受害人的損失工時和收入確定。被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應當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遲延費。受害人沒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
根據《民法通則》和《解釋》的有關規定,對受害人因工作延誤獲得補償的年齡沒有限制性規定。只要受害人受到侵害,且客觀上由于侵權行為的發生而導致其收入因工作延誤而實際減少,受害人有權要求受害人賠償工作延誤,而不考慮年齡、性別等因素,并結合中國國情,在廣大農村地區,有許多農民在60歲或70歲時仍然承包責任地耕種,依靠自己的勞動謀生。他們仍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以年齡作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依據既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也不符合中國國情和農村的實際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江雖已近70歲,但仍可以從事體力勞動,承包責任地,靠自己的勞動謀生,并沒有喪失工作能力。因此,根據《民法通則》和《解釋》的相應規定,蔣可以向本案的賠償義務人馮索賠因工作延誤而減少的收入,法院也應該支持他對工作延遲費的索賠
以上是小編為您編寫的內容。只要當事人有合法收入,如果侵權人的侵權遭受損失且難以正常工作,行為人需要支付一定數額的遲延費。如果您的情況更復雜,律師協會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用法律來保護平等權
2021-02-02合伙合同應該載明哪些內容
2021-01-31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被保全的財產還能質押嗎
2021-03-05學徒是雇傭關系嗎
2020-11-20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人身保險合同多久未支付保險費合同失效
2021-03-01對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的理解
2020-11-21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保險合同包含的三種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0-12-05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是怎么樣的
2020-11-30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
2021-01-28